|
宿晓凤 | 浅谈新时代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浅谈新时代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宿晓凤 气象出版社有限公司第四编辑室(宣传与科普编辑室)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成为出版行业的新趋势,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行业的新方向,新趋势和新方向对新时代的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图书编辑一方面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锻造自己,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做新时代的优秀出版工作者。本文从思想观念和业务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图书编辑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和需要提升的职业素养,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希望为新时代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意识;职业素养 一、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人民出版社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着力展现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为人民出版社乃至全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和努力的方向,不仅鼓舞着人民出版社的同仁,也激励着全国身处出版工作一线的工作者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出版事业还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图书编辑一方面要更新思想观念,强化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锻造自己,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做新时代的优秀出版工作者。 二、守初心、担使命,强化职业意识 (一)主动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主动意识的人往往能够拥有优质、高效的工作业绩,以及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工作心态。在传统编辑工作中,稿件审读、编辑加工等稿件处理工作占据了编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十分考验编辑的耐心、毅力和热情。在互联网时代,虽然编辑的工作内容有所变化和拓展,但是最核心的工作还是与图书质量密切相关的文稿处理,这种业务技能训练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此外,还有许多涉及图书宣传推广方面的技能,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多媒体平台营销方式,这些技能都需要编辑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新时代的出版工作更需要图书编辑强化主动意识,增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出版工作保持热忱,能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学习意识 编辑是一种要不断进行再学习的职业,这就需要编辑去了解新知识、新规范、新技术,这也是出版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编辑应学习与出版工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等与出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系统学习出版相关知识。其次,编辑应向身边的资深编辑学习。资深编辑往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他们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包括容易出错的“雷区”,很多出版机构推行了“编辑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资深编辑点对点的培养,可以强化新编辑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迅速成长起来。 (三)责任意识 图书编辑的责任意识源自于他们所担任的角色。对书稿而言,图书编辑是经理人,其责任是保证图书质量,即从专业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对作者而言,图书编辑是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间的“中间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对读者而言,图书编辑是文化的传播者,其责任是了解读者需求,努力出版更高质量的图书;对出版单位而言,图书编辑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把关人,其责任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编辑不断攀登职业高峰的长足动力。因此,编辑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并深耕业务领域能力,成为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里具有影响力的编辑。 一方面,编辑可以根据所在出版机构的出版方向和专业优势确定深耕方向,以出版机构为后盾,编辑可以更容易接触到该行业的专家学者、了解该领域学科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爱好特长来进行创新。以自身专业强项为基础,编辑可以更从容、持续地构建金字塔形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塔基(宽厚、广博的基础知识)、较大的塔身(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尖锐的塔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面向专业发展前沿的高精尖知识)。 (五)精品意识 编辑要有精品意识,在出版工作中始终秉承“工匠精神”。编辑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过他们编辑的书,尤其是受到广泛喜爱和认可的精品书,能够给编辑带来更多的正能量。精品书,即通过使用好的纸张、采用精良的装帧技术,使图书具有较好的“品相”,从而使图书在知识价值的基础上更具有收藏价值。要编好精品书,就要求编辑在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坚持深耕细作的意识,发挥“工匠精神”。 三、练内功、强本领,提升职业素养 在传统出版过程中,图书编辑的职责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市场需求策划选题,然后根据选题要求寻找合适的作者组稿,之后以相应的信息、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对稿件进行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重点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现代出版产业链条的扩展,融合发展成为了出版行业新趋势,编辑已经参与到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从创意策划、选择(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到加工、传播(宣传、发行),都离不开编辑的实践和协调。在前期,编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选题策划、稿件筛选、编辑加工、整体设计等环节,一步步地完善稿件;在后期,编辑还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使作品在市场同类书中脱颖而出。因此,新时代出版行业的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业务素养。 (一)政治素养 图书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阐述、承载、传播、宣扬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主题。出版单位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而处在图书出版工作核心环节的编辑,既是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的第一道把关人,也是全过程监测的把控人,因此,图书编辑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首先,编辑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主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编辑出版工作。其次,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对书稿中涉及的政治问题严肃对待、认真处理。最后,要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重要时间节点、广大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发能够反映时代主旋律、回应时代新需求、传递现实最强音的优秀出版物。 (二)文化素养 图书的文化属性使其具有超越时间、跨越地域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图书编辑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文化素养是图书编辑完成这一使命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编辑应心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 一方面,编辑应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图书中所承载的文化是通过语言文字阐释和表达出来的,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好作品,如果存在词不达意、赘述连篇、逻辑不清等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和读者的吸收,也难以实现其文化价值。因此,编辑应了解和学习汉语言文字规范、词语规范、语法规范以及标点符号用法,使编辑加工后的文字达到表达准确、通顺、逻辑清晰,力争将每一部书稿打磨成高编校质量的图书。另一方面,编辑要拓宽知识面,不仅要广泛涉猎相关专业知识,也要广泛涉猎历史、天文、地理等人文类和自然科学类的相关知识,避免稿件中出现常识性错误。 (三)信息素养 在出版行业,编辑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是指编辑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以及完善的调查方法、鉴别方法和逻辑推理,来完成对社会科学信息的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编辑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例如,编辑与作者的沟通方式及文件传输方式由电子邮件转变为微信、QQ等社交媒体,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此外,融合出版成为大势所趋,原本形态单一的出版物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和传播。因此,编辑要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掌握各种新技术手段,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从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这对提高作品的受众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实现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四)业务素养 如果说编辑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属于定性的衡量标准,那么业务素养则属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衡量标准:一方面,编辑的政治、文化和信息素养最终都体现在编辑业务中,即过硬的业务素养中囊括了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为衡量图书编辑业务素养提供了最低量化标准,即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不超过1/10000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 在保证作品合格的基础上为其增值,则是编辑业务素养的真正体现,也是编辑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编辑要将自身的政治、文化和信息素养融入到具体的编辑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稿件内容更丰富、逻辑更清晰、思想更升华、形式更美观。 四、结 语 编辑是一种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职业,既彰显了岁月积淀的魅力,也展现着拥抱时代的活力。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成为出版行业的新趋势,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行业的新方向,新趋势和新方向对新时代的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编辑应不断强化主动意识、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提升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业务素养,做好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为新时代图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