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雅敏|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改革探索平雅敏 山西传媒学院 摘 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新媒体技术为主要抓手,落实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举措。本文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对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意义、相关工作现状,及其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索了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创新载体;高校;党建;思政工作;改革 一、引 言 现阶段,各高校在开展党建思政工作时要科学应用新媒体技术,这不仅能更好地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改革,是当前各高校及相关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意义 (一)可有效创新工作载体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可以应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休闲娱乐,也可以在网络媒体上接触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内容,并涉足更多的新领域。可见,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推动各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创新相关工作载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各项工作的方法。比如,高校在宣传思 政教育内容和党建历史知识时,其宣传部门可以在延续书报、广播等传统工作载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多媒体进行线上宣传,从而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强化党建工作的效率。 (二)可有效丰富工作内容 近年来,网络教学和学习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这种学习方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极易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有利于思政教师将党建与思政工作以网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符合学生的思维学习特点。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可以高效整合信息并进行快速传递,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灵活度和便捷度。比如,在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时,高校可以举办线上讲座活动,依照自身实际情况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授,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还丰富了内容和教育形式,有效避免了传统党建思政课堂在开展时间、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此外,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有助于高校思政教师将网络文化资源同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围绕时事政治展开分析、讨论和教学。“线上+线下”的主题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顺利开展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铸牢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可有效搭建工作平台 在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中,高校可以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搭建相关工作平台,将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党建与思政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26生的参与热情。比如,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可以在了解和掌握学生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在提升工作效率的过程中对部分工作流程进行简化,同时,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平台。又如,高校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党员的信息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杜绝失联党员、口袋党员等问题。 三、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内涵和现状 (一)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党建工作,即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包含以下几项内容:1.政治建设;2.组织建设;3.思想建设;4.制度建设;5.作风建设;6.纪律建设等。思政工作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首先是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作为指导;其次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生观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现状 1.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高。以我国某高校随机抽取的100名大学生为例,他们在游戏、购物、网页浏览、刷微博和微信等方面使用网络的时间约为每日3~4小时,而思政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形成以上局面的原因主要有:通过新媒体发布的网络信息不断增多,且信息内容变化速度快,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关注度;同时,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接收到社会热点舆论,部分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假,导致他们不能坚持个人的观点,从而受到错误信息的迷惑和诱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阻碍了各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开展。 2.部分高校在党建与思政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媒体影响下,尽管部分高校已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等,但是它们实际发布的内容仍以教材、知识点为主,有关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相关内容占比较少,开展工作的方式与大学生信息获取的习惯有所差别,发布内容的专业性和精细性也相对较差。此外,部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之间的有效协同性不高,二者独立发布内容,致使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目前,诸多高校将党建与思政工作分为两个部门,二者在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差异,导致难以发挥党建与思政工作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比如,部分高校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主要针对党内成员和积极申请入党的学生,忽略了其他学生。由此可见,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和党建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不仅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协同性,还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最终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3.高校在教育工作中未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 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在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相关内容,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倦怠心理,降低了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应用新媒体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互联网敏锐性,在实现学生管理网络化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必要引导,使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自己专业与兴趣在知识宝库中发掘正确、健康且行之有效的信息。 四、以新媒体为创新载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改革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严把网络舆论关口 首先,高校在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时,应利用新媒体积极创新工作形式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改革。比如,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政治学习、政策宣传等工作,不断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调发展。其次,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有针对性地杜绝高校学生的网络不文明现象,促使学生认识到浏览不良网站、剽窃他人信息、 散布不正当言论的危害,进而科学引导学生如何规范使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理性思考、文明表达的能力。最后,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还要在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担负起网络舆论“把关人”的责任,这不仅符合思政课教师的相关职业要求,还满足了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比如,在学生查找网络学习资料时,各相关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高度警惕性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注意表层内容下隐藏的深层含义,避免学生被看似有道理的内容误导。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还要借助新媒体载体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变化,第一时间实施相关措施,防止负面舆论造成严重影响,激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二)结合新媒体技术,全面促进党建及思政工作的开展 目前,高校以新媒体为创新载体对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进行改革,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高校应明确自身目标,针对当前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深入且细致地分析,并掌握学生对新媒体的关注程度,以此做到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合理布局规划、 科学使用资源,完善并优化管理方式;2.高校相关党组织应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致力于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思想及文化;3.高校在开展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新媒体技术,同时提升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度、信赖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4.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党建思政工作体系,比如,可以在学生日常活动中渗透党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三)重视党建与思政工作同新媒体的融合 党建与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各高校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改革时,需确保内容形式的新颖性,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主体,优化相关内容,做到形式多样化。此外,高校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融合多种新媒体渠道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对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监管力度,实现监管到位,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让新媒体为高校党建与思 政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高校新媒体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利用新媒体将党建与思政工作相关内容推送给学生,不仅能保障高校网络新媒体环境安全,还能科学整合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内容,较好地提升了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与此同时将新媒体作为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第二阵地,能够有效健全高校网络环境监管制度,走进以新媒体为创新载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改革的新时代。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搭建工作平台,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严把网络舆论关口,并深度结合新媒体技术全面提升党建和思政工作水平,同时注重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同新媒体的融合,以此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