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影|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古诗词如何融合发展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古诗词如何融合发展 李影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全媒体中心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提升大众文化素养、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的关键。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及发展,为传播古诗词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积极作用。新媒体时代下,古典诗词与新的传播方式融合发展,不仅是每一位传媒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工作技能,也是增强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的关键。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古典诗词,赋予其新的传播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传媒视角出发,对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要依托新媒体、传统媒体、短视频及其他社交网站等平台,促进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推进古诗词与现代书画艺术的结合;要在时尚潮流中融入古诗词,在文创产品开发中融入古诗词,推进古典诗词的融合发展,进而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传统古诗词;文化传承;传播 一、引言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单元及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继承工作的开展,全民对古诗词的热情越来越强烈,古诗词也在新时代下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如何更好地传播古诗词,也成为教育界、文化界及传媒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传媒行业要积极发挥传媒工作的作用,为古诗词的传播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的传播价值 (一)拓展大众传统文化认知,提升大众文化素养 古代先贤曾经提出“不学诗,无以言”的观点,纵观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古典诗承载着古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素养、人文品质及道德规范等,是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我国古典诗词,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创新古典诗词的传播模式,对中华文化根基的赓续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古诗词,能够拓展大众的文化认知并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中的文辞韵律之美具有经久不衰的时空魅力,文化意蕴常读常新,情感体验真切动人,意味着共情是传播古诗词的重要切入点。比如,《2022中国诗词大会》在设计上以“少年”“出发”为关键词,构建起了沟通古今的桥梁,强化了大众对我国古诗词的认知,让古典诗词重新焕发出生机,更好地彰显出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 (二)实现文化复兴,彰显文化魅力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名片,更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呼唤,是世界了解中国文明的大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细腻的《诗经》、浪漫的《楚辞》、壮阔的汉赋、理趣的宋词,不同时代的文化载体相互交融,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光芒。因此,传播古诗词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古诗词文明国度,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流露,汹涌澎湃,不绝如缕。比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新媒体时代下,借助音频、视频传播古诗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提高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及自信心,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 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古诗词“走出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很多有志之士对古诗词的传播寄托了个人理想,希望借助新媒体手段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学习古诗词文化,感知古诗词文化中所蕴藏的万千魅力。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传播价值,因此,在文学媒介多元化发展下,传媒行业应为古诗词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此外,传播中国古诗词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能够为谱写民族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的发展现状 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为我国古诗词与当代社会各行各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 1.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领“古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开播以来,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点燃了大众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传播效果非常好。《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宗旨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通过比拼和赏析诗词知识,引领全民学习古诗词,重温古典诗词文化,共享诗词之美,感知诗词之躯,从先贤的丰富智慧及情怀中得到更多营养,涵养观众的心灵。 该节目以新媒体技术为指导,转变古诗词传播的单一朗诵模式,创新比赛制度,并通过新媒体的展示及动态呈现,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觉及听觉体验,也使古诗词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充分调动起观众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中央电视台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职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比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民歌大会》等节目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节目,其中,《中国诗词大会》在各平台走红后,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得以彰显,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得到了强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古诗词正在融合发展。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之一,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形象,穿越千年,仍经久不衰,可见其艺术感召力极强。 2.传统古诗词在当代重新绽放光芒 在新媒体的助力和推动下,古诗词再次进入大众的文化视野,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学习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进而催生了一系列古诗词文字游戏,比如飞花令、藏头诗及回文诗等。对古诗词文化传播而言,必须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扩大古诗词的传播范围,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使古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出不一样的文化活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古诗词热”背后存在的问题 高校中盛行的飞花令、诗词吟诵等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2023年9月19日,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唐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数百万名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唐诗之美,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58亿,同比增长74%。”虽然这些趣味性传播活动能够激发大众的学习热情,但是如何借助新媒体提升他们学习的持久度,让古诗词文化传播突破娱乐的局限性,提升新媒体平台寓教于乐的功能,成为传统古诗词融合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古诗词如何融合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要依托新媒体、传统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优势,促进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推进古诗词与现代书画艺术的结合;要在时尚潮流中融入古诗词,在文创产品开发中融入古诗词,从而更多元地引领古诗词在新时代更好地融合发展。 (一)促进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促进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能够更好地传播传统古诗词文化。一方面可以在现代音乐编曲中引进古诗词。比如,苏轼的《东风破》和李清照的《相见欢》被融入周杰伦的《菊花台》中,“浓睡不消残酒,应是绿肥红瘦”化为“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邓丽君在《淡淡幽情》专辑中,将《相见欢》《水调歌头》《苏幕遮》融入流行音乐中,使得歌词和曲调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网易云等音乐类APP促进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古诗词的大众化传播。 (二)推进古诗词与现代书画艺术的结合 新媒体时代,书画艺术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呈现出诗画融合的内涵。在网络媒体及新媒体平台中,有不少中国山水画存有留白,画者本人或旁人往往会在留白处题诗,从而达到以咏叹画的效果。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精通诗画,其作品唯美空灵,并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甚是妙哉!因此,在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传播古诗词文化应继续发挥诗画融合的优势,不断提升古诗词的传播效果和品味。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拓展古诗词的传播渠道提供了条件,除了采取传统的纸质媒介之外,古诗词也被融入抖音、微信、微博、快手及电视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中。在这种环境下,古诗词的传播模式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数字书画展览,广泛传播诗画知识,还可以从儿童视角出发,围绕儿童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征设计数字化益智游戏及玩具。因此,在新媒体的引领下加快古诗词的传播创新步伐,使古诗词更好地融合发展,是塑造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一环。 (三)在时尚潮流中融入古诗词 在紫禁城的雕栏玉柱上,有“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在苏州园林移步换景间,有“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在莫高窟飞天婀娜中,有“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这些随处可见的传统古诗词,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成为历久弥新的千古名句。 由此可见,在传播古诗词的过程中将古诗词融入时代潮流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传播效果。比如,故宫及园林文化的主题服装设计将古诗词元素应用于服饰搭配及设计中,并借助多媒体平台呈现出来,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国内外大众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大量支持与认可,也有助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在女性彩妆产品设计方面,故宫系列美妆产品深受广大爱美人士的支持,为传统古诗词文化传播注入了活力。 总而言之,将传统古诗词文化融入时代潮流中,有助于增强传统古诗词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2023年夏天,电影《长安三万里》出圈爆火,唤醒了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共同记忆。电影将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的梦想和境遇与48首唐诗紧密融合,将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重现在人们眼前,掀起了一股“唐诗热”。在短视频平台上,“长安三万里中的唐朝冷知识”系列视频为观众科普了影片中唐诗及诗人背后的故事,受到了网友的喜爱,众多网友也自发以诗歌朗诵、舞蹈、戏曲等形式参与到这股热潮中来,分享自己对于唐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跨越千年的唐诗拥有了鲜活的“新生命”。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媒介融合为传统古诗词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使其传播空间更加广阔。借助综艺节目、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在立体沉浸及影像互动中增强古诗词的传播效果,让更多传统古诗词进入大众视野,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