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匡冬青|高校第二课堂探索研究
详细内容

匡冬青|高校第二课堂探索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探索研究

匡冬青

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展开,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此背景下,对高校第二课堂发展趋势的探索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高校第二课堂的定义、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高校第二课堂更好地开展思政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发展趋势;探索与建设

一、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由于第一课堂代表着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目标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为主,使得大学生思政活动无法在第一课堂得以完全开展。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具有教学内容更丰富、培养方式更多元、考察方式更多样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内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便于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建设符合中国国情、蕴含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是挖掘高校大学生特点的重要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提升综合素养的空间,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高校第二课堂指的是除了正式的学术课程之外,大学生自主选择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包括社团、志愿服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主观判断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第二课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由此可见,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为主,教学场景灵活多变,可以在校内或校外展开。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阵地,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践为导向、三全育人为抓手,深入探索、持续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国家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培育更多信仰坚定、敢闯会创的青年英才。

(一)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多方面好处:首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够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参与社团、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律意识、锻炼领导才能,进而促进自我全面发展。

(二)第二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第一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和活动的空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第二课堂有助于学校开展创新型课外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加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团组织自身定位,促进共青团工作的全面覆盖,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

(三)第二课堂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为学生量身定做的一种“特色”课程。首先,它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比如,江苏海洋大学通过开展“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篮球队”等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高校第二课堂课程不仅是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第二课堂不仅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等,这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比如,鼓励大学生参加文艺类协会、科技类协会等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英语沙龙”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文艺比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拓展知识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四)第二课堂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高校有很多德才兼备的“老教师”,他们是高校宝贵的资源,若他们能够将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将会极大地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从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二是建设高校第二课堂。在第一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主要是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在第二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不仅能通过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的发展形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教育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高校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到更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三、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第二课堂,比如,武汉大学在校园团聚力的支持下,打造了高并发、高强度,覆盖团学业务全流程的第二课堂系统方案,附有特色定制的社会实践模块,其独特的“定位参照”“危机预警”等功能为大学生的外出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打造的第二课堂涉及领域广,在科研项目的宣传力度较大,鼓励大学生作为助手积极参与到学院的科研项目中,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将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相结合、大学训练与工业训练有机融合,建立了从校内到校外完整的实践训练计划,实现了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研究所、研发院、研究创新机构等也为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比如,工北企业与亚琛工业大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课程实践基地。此外,部分大学自建的公司也为学生提供了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比如,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广州大学着力推动“卓越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交叉复合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国际联合人才培养”五类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命名的拔尖人才创新实验班“方滨兴班”,并与腾讯、360等网络安全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将“三全育人”理念充分融入第二课堂建设中,不断整合学校、社会等多方资源,建设了一批教育基地,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为培养复合型高精尖人才作出了积极尝试。

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意义在于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的全面性和开放性,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应加强对第二课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部分高校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单一、内容比较陈旧,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制定更加新颖、全面的课程体系,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科交叉需求。比如,可以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和新课程改革目标,开设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第二课堂课程,让大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打通数据接口,建设跨校性的第二课堂数据应用中心,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二)选课不够灵活,流程较为繁琐

当下,部分高校第二课堂选课流程比较繁琐,课程选择也不够灵活,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高校要建立自主、灵活的选课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制度保障,让大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比如,可以推行网上选课、自由选课等方便灵活的选课方式,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评价标准不清晰,难以衡量成效

目前,部分高校第二课堂中相关活动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不清晰,学生难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高校不仅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多元,还要设置一些认证考试、德育积分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

目前,一些大学生对高校第二课堂课程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学生组织的作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此外,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意识,把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作为一种责任。

五、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还需要做出诸多努力。

(一)打造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要不断创新和革新,打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比如,可以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类、科技类、文艺类、国际交流类等课程和活动,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让大学生学习到更专业、更权威、更全面的知识,从而为培养高精尖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

高校第二课堂要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课程和活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可以打造智能化选课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推荐,让大学生更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和活动。

(三)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要与学科教育进一步融合,成为学科教育的有机补充与延伸。比如,可以在高校课程考核机制中增加适当的第二课堂学分,让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分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增强第二课堂的吸引力。

(四)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第二课堂要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可以通过参加比赛、实践项目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五)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六、结语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已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第二课堂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其成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展示才华、提升素质的学习平台。此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从而推动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未来,我们也应更加注重创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第二课堂体系。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