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永安|简论新时代编辑工作应坚守的几条基本线吴永安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摘要:新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编辑工作领域包括大众传媒的业态也迅速迭代更新。在媒体融合发展,信息技术与编辑工作深入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课题。本文从新时代编辑工作应继续坚守的几条基本线出发,对意识形态管控、编校质量把关、树立版权意识、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等方面出现的新课题进行了梳理,旨在为业内尤其是新进入编辑出版行业的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意识形态红线;文字质量底线;版权意识防线;社会效益标线 一、引言 何谓编辑?《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有这样几条:1.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2.做编辑工作的人;3.新闻出版机构中编辑人员的中级专业职称。何谓编辑工作?笔者认为要先确认哪些工作属于编辑工作涵盖的范畴。编辑工作既包括传统的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也包括各类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媒体,特别是新兴的融媒体、自媒体的编辑工作。从广义来看,电影、话剧甚至各种平面或视频广告均涉及编辑工作,而本文所谈及的编辑工作是一种广泛的文、图、音、像编辑整理加工发布的工作,包括所有以语言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呈现给受众相关产品或作品的工作(自媒体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角色,但实际上是它的作者、发布者与发布平台共同完成了编辑工作)。 新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面临变革与挑战,大众传媒的业态也迅速迭代更新。在媒体融合发展、信息技术与编辑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编辑人员迅速扩张,专业背景、从业经历也越来越多元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以及部分互联网媒体的编辑从业人员固然是经过相关学习培训,并且履行了国家相关部门的上岗资格要求,但从前述编辑工作所涵盖的领域来看,部分编辑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种自媒体、广告方面的编辑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从而导致一些编辑工作中的常规问题变成了新问题。 二、坚守意识形态红线 “意识形态”是指通过语言、文化学习而传播并8影响人心的观念或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政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文化逐渐多元化,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了激烈地碰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异体性压力、合法性压力、适应性压力、调节性压力和保持性压力等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敢于斗争、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果断地消除顽瘴痼疾,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然而,我们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能减弱,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不容小觑,这种渗透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无论是在传统的新闻出版工作领域,还是在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即前述所谈的全部编辑工作范畴内,意识形态风险时时处处存在。编辑要切实有效防范意识形态风险,树立意识形态红线意识,对此,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鉴别力 编辑工作说到底是文化工作,文化是体现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对此,编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版观,坚持党性原则进行编辑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不会也不能脱离政治,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鉴别力,自觉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学会明辨和抵制一切明面的以及隐藏的负面信息。 (二)加强对新闻出版有关政策、条例的学习 国务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2020年11月29日最新修订)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2019年10月实施)明确规定了我国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和必须备案的重大选题,具体可见《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和《备案办法》第三条,相关编辑工作人员要持续加强对这些政策、条例的学习。此外,在涉及泄露国家机密、民族宗教、亵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问题上,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留心警惕,坚决予以遏制,自觉抵制和规避意识形态风险。 (三)加大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力度 首先,各传统新闻媒体单位和出版单位都建立了意识形态相关责任制度,在编辑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制度要求,层层把关,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其次,在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快速更新的状态下,传统编辑工作者和非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一刻都不能疏忽,要把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工作,引起编辑从业者特别是新媒体和自媒体从业者、参与者的重视,最大限度规避意识形态问题。 三、坚守编校质量底线 编校质量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一个专业术语,编校是编辑与校对、校订,差错率是衡量报纸、图书、期刊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编校质量一般指在编辑完成的作品中文字、图片、版式、装帧等方面是否有差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校对质量包括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汉语拼音与语音规范、标点符号及其使用规范、数字与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科技名词使用规范,汉语语法知识与修辞常识、形式逻辑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图表、格式等方面。通俗来说,编校质量差错一般包括错字、别字、漏字、标点差错、语言逻辑不通、知识性常识性差错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语、修、逻、文一类的差错。 编校质量是作品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有时编校差错可能还会带来重大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从本文所定义的编辑工作范畴来说,除了正式出版物之外,网络平台上新媒体、自媒体发布的内容由于在编校质量上没有统一的检验标准,容易出现语、修、逻、文以及前文所述的各类差错。 当前,编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责任心不强。错字、漏字、颠倒字等低级差错普遍存在。2.专业功底不扎实。字、词、句、拼音、标点、数字等差错高发,是一些新闻出版单位编校质量的现状。究其原因,除了部分编辑的政治、历史、文化、语言、科技等知识素养和判断能力较弱之外,还因为部分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往往选择与作者共同完成编辑工作,有的甚至没有得到作者的许可就对外发布信息,导致网络平台发布的作品存在大量编校差错,封面、版权页、版式、格式等也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此,笔者认为相关出版机构不仅要继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编校能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外,还要在发布内容之前设置编校监测环节,采取智能软件+人工的模式提高作品质量。比如,在发布内容前增加预览环节,在预览过程中由软件完成基础校对并提示发布者可能存在的差错,再由人工针对性地进行二次校对。 四、坚守版权意识防线 版权即著作权,是著作者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文字或口头作品等享有的专有权利,属知识产权范畴。关于著作权,国内最详尽、权威的解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该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分别于2001年、2010年、2020年进行过三次修订。《著作权法》对该法保护的对象、适用的作品和不适用的作品都进行了具体描述。《著作权法》可以说是防范和解决侵权责任纠纷的根本依据。编辑工作与版权密切相关,每一名编辑都要深入学习和了解《著作权法》,坚守版权意识防线,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防范发生侵权责任纠纷。就当前编辑工作的现状来看,有关编辑作品中的图片使用特别是广大新媒体、自媒体在使用插图、配图的过程中,或是在引用、转载作品时,已经或正在发生大量版权纠纷,这种现象需要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在编辑发布作品的过程中严格审辨该作品的原创性。有些文学作品,甚至是非常知名的流行文学作品都有涉嫌抄袭的问题。在对作品原创性进行审辨时,要保持细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以不放过任何一个差错为原则,从源头规避各类问题的出现。目前,论文查重已经基本普及到学术出版领域,对避免相应版权问题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防范学术不端仍然是学术作品编辑工作的一个重点。 五、坚守社会效益标线 社会效益是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的。经济效益一般指企业利润,社会效益一般指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和形象。社会效益的实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效益的核心要素是承担社会责任、担当正确导向,赞誉社会正气、弘扬民族美德,反对精神鄙俗、拒斥精神鸦片、远离精神污染。 编辑工作天然与精神文化产品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精神文化产品会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随着编辑工作而产生的精神文化产品都有其特殊性,社会效益必须是第一位的。因此,社会效益应该成为编辑工作和编辑成果的一条标线,不可或缺。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坚持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职责。作为一名编辑,更要对社会效益内涵有深入的理解,不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迷失自己,要时时刻刻把社会效益作为编辑工作中的价值标线。 六、结语 无论在传统出版传媒业内,还是新兴媒体、广告以及自媒体等行业中,所有编辑从业人员在从事编辑工作、完成编辑作品的过程中,都务必时刻牢记:意识形态红线不能踩、编校质量底线不可丢、版权意识防线必须守、社会效益标线在心头,坚持常态化学习,不断提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