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艳弟 曾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红色出版物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绚丽的民族瑰宝,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红色出版深厚内涵的基础上,从选题数量、受众范围、大众理念和多元形式几个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分析了当前红色出版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困境,提出从精心策划选题、规范编审校印、培养融媒思维三个方面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旨在为充分激发红色文化育人潜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出版;长效机制;红色经典;文化育人
红色出版的内容取材于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目的在于颂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展示出的英勇精神和无畏气概。基于此,红色出版紧紧围绕中国革命这一主线展开,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出现了《湘江评论》《新青年》等红色经典刊物,随后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近百家出版机构先后出版了3800余种红色报纸、图书、期刊等,全景式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变迁,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总而言之,红色出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带有革命年代的特殊烙印,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红色出版要结合新时期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
一、新时期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特点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红色出版物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例如,按体裁可分为散文、报告、小说、影视作品等,按形式可分为有声读物、红色动漫、连环画等,按内容可分为革命史、军史、国史、党史等。上述红色出版物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数量逐年递增
近年来,我国接连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要节点,红色主旋律越唱越响,很多出版社也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合力度,在重大节点先后策划、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好作品,如《革命者》《信仰的力量》《抗战家书》等。一方面,红色出版物选题数量的逐渐上升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的广泛传播,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以及新时代育人启智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红色出版物成为了出版社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载体,助推出版社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过去,由于各种读物比较匮乏,加之一些特殊因素的存在,红色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老一辈人唯一能够接触的阅读资料,备受这一群体喜爱,但是它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如今,随着自上而下对红色出版物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出版行业竞争渐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在红色出版物上下功夫,不仅再版了大部头的原文经典,还根据儿童、中青年等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红色读物进行了改良、更新,使得红色出版物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三)出版理念走向大众
红色出版物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问世的初衷就是传承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而当时的一批红色经典作家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派传统教育,因此,在写作、结构、风格、语言等诸多方面都比较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后来,伴随着红色出版进一步的创新,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出现了有别于传统红色文学名著、严肃文献以及党史读物的新作品,这些作品更加活泼、清新,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这一时期的出版理念也进一步走向大众化、通俗化。
(四)出版形式更加多元
传统的红色出版物以纸质载体为主,后来伴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音视频技术的日新月异,影视作品、有声书以及H5等一系列新媒体作品问世,进一步丰富了红色出版的形式。发展至今,部分网络游戏、动漫作品等也开始与红色经典相融合,逐渐出现了一批“又红又潮”的红色题材娱乐作品。这些作品用年轻人的视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新解读,在娱乐领域甚至在文化界都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不仅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和文化价值,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在政治引领和思想启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色出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一直以来,红色出版物题材重复、类型单一是绕不开的话题,尽管新时期各出版单位在形式、思路等方面作出了努力,积极将红色出版物与时代相融合,但仍存在契合度不够高、难以引发共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难以兼顾等问题。
(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红色出版物一直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因此,在编纂体例、行文风格、语言使用等方面非常庄重,让人读后会产生厚重感,但也因缺少变化、语言文字不够鲜活,与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阅读心理不相契合,导致对这一群体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二)出版形式较为滞后
红色出版物的内容相对单一,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这类读物的受众被限定为中老年群体,很多出版社也未充分考虑年轻读者的需求,没有在形式方面进行变革与创新,无形中丢失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听书”,但是红色出版物的出版形式没有及时创新更新,未做到与时俱进,进而导致自身发展较为滞后。
(三)存在同质化现象
红色出版物的题材大多相同,并且部分出版社在开发相关读物时市场意识不足,未有效结合时代发展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形式革新,在营销方式和策划手段等方面也缺乏创新,同时各种读物推出的时间节点比较集中,导致在内容、形式、出版时机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竞争。
(四)竞争力较弱
新时期,出版单位要在红色出版中占得先机,就要在本土资源的挖掘、整合、创新方面下功夫,而各地资源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出版单位尽可能做到多线联动、多元开发,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多方因素制约,部分出版社在加强系统协作、形成出版合力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够多,在出版物开发时各自为战,未有效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竞争力、减少了市场份额,也不利于激发红色文化的育人潜能。
三、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激发红色文化育人潜能
近年来,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各出版单位的努力下,红色出版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无论是图书出版种类、市场份额,还是社会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整体而言,红色出版物无论是在选题策划还是在营销发行方面,与其他读物相比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因此要积极构建红色出版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红色文化的育人潜能。
(一)精心策划选题,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色出版物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其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当然,在市场化运作环境下,出版社也应适当考虑如何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正确做法是两者兼顾,并以此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第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是红色出版的前提和关键。出版单位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确保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紧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审校编印达到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红色出版物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第二,要紧贴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红色出版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紧围绕现行政策破题,还要善于捕捉人民群众的特殊心理需求,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让读者阅读后能够产生情感共鸣,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三,要革新内容形式。红色出版物虽然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但归根结底仍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商品,因此要满足受众需求,在保证可读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使出版物变得更加生动新颖,更具画面感、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例如,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群体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注重强化视觉效果,比如采用历史场景组接故事情节的连环画形式,塑造强烈的立体感和画面感,使他们阅读后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画面;甚至还可以在出版物中添加二维码,引导他们通过扫码来听书,使阅读和学习更加便捷、轻松。
(二)规范编校审印,持续提高红色出版物质量
在当前市场环境鱼龙混杂的背景下,部分出版社为迎合市场需求、博人眼球,在内容质量方面有所放松,既影响了经典读物的育人功效,又在无形中降低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内容准确、质量过硬是红色读物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出版社借助红色经典出版实现市场突破的关键抓手。新时期,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保证红色出版物质量。
第一,要做优组稿、撰稿工作。首先,出版单位要对本土原创性红色出版资源进行反复地精心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一过程中要成立专职编委会,成员既要协调各方、统揽全书,又要懂党史、国史、军史,懂政策、懂出版,确保样章编写、方案撰写、撰稿、审稿等各个环节准确无误、连贯系统。其次,要培养和凝聚一批高素质作者,在开发、整理本地红色资源时,有效发挥一线任课教师、教研员、教学读本编写人员的作用,让他们对出版物内容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内容精确无误。最后,还要培养高水平的编辑队伍,引导他们在出版物的具体编写工作中重视与作者沟通、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需要,熟知市场需求,发挥好联系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作用,实现读物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和匹配。
第二,要严把“三审三校”关口。“三审三校”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实际执行环节要根据不同出版物的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编校。针对红色出版物,初审工作由责任编辑完成,要原原本本贯彻既定编写意图,确保不走样、不偏离;复审工作由党史、国史、军史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负责,以保证出版物内容准确、科学;终审是最后的审核把关,要由高级编审对内容、形式进行全面审核。此外,三次校对也必不可少,要逐次开展、层层把关。
第三,要做好评审提升工作。出版单位在将红色出版物推向市场之前,可酌情增加评审环节,提前判断市场接受情况,查缺补漏,确保出版物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邀请党史部门研究人员、教研专家、高校学者教授、读者共同参与,提前让评审人员阅读样书并适时召开座谈会,对出版物的版式、插图、用词、史实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此外,编辑要及时与评审人员进行沟通,最终确定合适的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合力打造精品力作。
(三)培养融媒思维,扩大红色出版物传播范围
红色出版物所展现的是特定年代的英雄事迹,这些史料、故事历久弥新,能够穿透时空散发生机与活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大有裨益。因此,出版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培养融媒思维和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红色出版物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第一,要实现内容融合。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红色主题出版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红色出版物的内容经典,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出版从业人员要深入思考如何将其与时代发展进行融合。例如,《中国诗词大会》这场文化盛宴推动了古诗词学习热潮,节目组采用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受众的观看兴趣,实现了古诗词内容“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巧妙融合。红色出版也应如此,要从读者视角出发筛选、整合内容,并巧妙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引导读者形成自主、自觉挖掘出版物内容资源的习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红色出版物的传播力、影响力。
第二,要实现技术融合。出版单位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在共享、服务、互动方面的作用,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栩栩如生、真实立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借助VR、AR技术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场景。例如,可以将纸质读物与可视化作品相融合,通过二维码有效链接音频、视频,让读者既可阅读,又可听、可看、可感受、可思考、可回忆,进一步加深读者的阅读学习体验。
第三,要实现营销融合。出版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具体来说,要具备全流程营销理念,将营销理念融入选题策划、内容框架确定、审校编印等各个环节,并善于运用信息化、网络化营销手段,例如,不仅可以利用小程序、二维码等线上宣传手段,还可以与电视、网络节目联合营销,提升受众的感知度和参与积极性,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红色出版的重要地位愈发凸显。本文基于红色出版的特点,全面剖析了红色出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境,从精心策划选题、规范编审校印、培养融媒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长效机制、激发育人潜能的路径,旨在促进红色出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红色出版物的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