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潘捷|网络文学赋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逻辑理路
详细内容

潘捷|网络文学赋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逻辑理路


潘捷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网络文学视角,研究网络文学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表现,提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合适载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匹配良好形式;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筑牢思想基础。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网络文学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取得网民主观认同,进而影响网民思想的权力,其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三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4.92亿,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389.3亿元,同比增长8.8%。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日渐增长,并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三个环节均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切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合适载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匹配良好形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网络文学可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筑牢思想基础。

一、呈现阶段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着“对谁说”的挑战,具体表现为部分网民不想听。其一,网络空间的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舆论一元主导的传播格局,各类话语主体隐匿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下传播着多元思想,逐渐形成多元的圈层文化和圈层群体,这些相互异质的话语圈层会屏蔽其它话语的传播,进而形成“过滤气泡”。圈层群体进入网络空间的目的在于寻找同质群体、交流同质话语,面对异质话语的传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二,一些国家利用网络技术优势,不断在我国网络空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其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部分网民在接触之初会主动给它们打上“红色背景”的烙印,当遇到重大网络舆论事件时对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持选择性吸收态度,从而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难以完全融入网民的价值观念之中。

网络文学在使用频率和使用门槛两个方面表现出高度的适切性,即网络文学能够深度嵌入网民“冲浪”情景之中,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合适载体,进而克服部分网民“不想听”的局限。具体而言,适切性表现在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读者、身份模糊的网络文学作者和高度互动的网络文学评论三个方面。

(一)网络文学读者的数量庞大

网络文学在阅读价值上的特点较为突出,主要侧重于满足读者想象,能够增强网民阅读黏性,因此,网络文学更能迎合大部分网民的精神所需。网络空间的无界性特点则降低了网络文学的传播门槛,使得网络文学能够渗透到网络空间中的各个角落,进而形成基数庞大的读者群体。《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起点读书APP的新增用户95后占比超60%,可见,网络文学读者群体中青年所占的比例较高。网络文学作为青年群体经常活跃的“场所”,可以作为合适的载体用以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消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二)网络文学作者的身份模糊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地摊文学”,创作门槛较低,同时,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并不存在“只想读”“不能写”也“不想写”的情况。恰恰相反的是,网络文学作者群体很大部分是由读者群体衍生而来,并形成了“读者—作者”的身份替换链条,“大多数网络文学读者在阅读了几年相关作品后,就开始有了自己创作的欲望”。《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这类身份模糊的作者群体与网络文学呈现高度绑定的状态,网络文学成为他们在网络空间中活跃的主要“场所”。网络文学作者群体数量较大,影响能力不可忽视,意识形态工作者要以网络文学作为载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作品之中,这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意义重大。

(三)网络文学评论的高度互动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既需要话语主体的有力输出,又需要话语对象的有效输入,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就在于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场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网络空间进行传播时,多以官方主流媒体为传播阵地向网络空间扩散,主要表现出单向输出现状,亟待加强与话语对象的双向互动。将网络文学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可以开辟主流媒体之外的传播新阵地。网络文学创作动机较为多样,但经济利益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故掌握读者阅读的喜好对网络文学作者创作非常关键,而网络文学的作品评论是获取读者阅读喜好的主要途径。网络在线评论已经是数字化媒介时代最主要的文学评论方式之一。读者进行在线评论时,一方面与其他读者进行直接交流,另一方面也与作者进行间接交流,形成了“作者—读者”的深度互动格局。因此,通过网络文学这一载体可以搭建话语主体和话语对象的双向沟通平台,进而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高效传播构筑坚实的传播阵地。

二、接受阶段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着“怎么说”的挑战,即来自形式落差的“表达排斥”,具体表现为部分网民不习惯。其一,部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表达情感未深入到大众层面,且缺少匹配网络空间的话语表达情感,导致网络用户容易产生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距离感。其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表达逻辑层面存在着模板化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内容之间存在严谨科学的内在逻辑,但是,部分意识形态工作者没有对内容逻辑进行细致梳理就向网民传播,导致科学完整的内容却以模板化的逻辑来表达。其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表达词句具有一定的规范化特征,意识形态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价值体系,话语构成多以政治性、理论性和学术性的词句为主,并凸显出较强的“规范至上”特性,亟待融入网民交流所用的生活化、日常化和娱乐化词句。

网络文学在话语表达方面表现出高度的适切性,即网络文学的话语表达形式能够吸引网民阅读和喜爱,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匹配了良好形式,进而可以克服部分网民不习惯的局限。具体而言,适切性表现在网络文学叙述背景的架空化、网络文学叙述表达的随意化和网络文学叙述篇幅的短小化三个方面。

(一)叙述背景的架空化

影响力较大、销售量较多、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文学作品多以架空历史、异界大陆、未来科技和无限诸天等作为背景进行创作,不会涉及和影射现实社会。因此,这类网络文学作品的叙述话语可以超越现实场域叙述话语严肃化的局限,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融入轻松化的网络文学叙述话语之中。同时,借助人物对话、自我独白和主旨阐述等小说创作技法,可以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融入其中,在匹配读者阅读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思考、取得读者的认同,进而有力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叙述表达的随意化

网络文学主要连载和更新于门户网站、社交网站及移动端的应用软件上。由于网络空间中的话语表达规范管理仍存在较大完善和提升空间,故网络文学叙述所存在的不规范情况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例如,一些网站连载的部分热门网络小说存在标点符号乱用、短句分段滥用和词句搭配错用等情况。然而,这些错误的表达方式有时反倒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情绪,加深读者对相应网络文学作品的喜爱程度。例如,感叹号重复使用能够与读者阅读情绪形成“叠加效应”,短句独立成行能够与读者的快速阅读习惯形成“契合效应”。总之,适当的叙述表达的随意化可以增加网络文学作品的粉丝基数,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聚拢充足的话语对象。

(三)叙述篇幅的短小化

网络文学作品的更新速度是网络文学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作品更新速度与读者喜好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关联。例如,起点中文网的热门作品每日更新两章的模式是读者较为欢迎和认可的,过低的更新频率容易使读者认为作者不敬业,过高的更新频率容易使读者认为作者在“灌水”。因此,网络文学更新模式的碎片化要求作品章节的字数不能过多,即叙述篇幅短小化,匹配了读者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增强了读者阅读网络文学的活跃度,进一步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供支持。

三、消化阶段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面临“说什么”的挑战,即来自内容错位的“距离割裂”,表现为部分网民不熟悉。一方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侧重于宏大叙事,所弘扬的内容多围绕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等宏观层面,而网络空间的话语主题侧重于微小叙事,网民所交流的内容多围绕生活娱乐和柴米油盐等日常小事。部分内容之间的错位导致网民现实需求难以得到有力回应,因而部分网络用户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产生距离感。另一方面,算法推荐作为网络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实现网络企业利益和丰富网民“冲浪”体验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信息茧房”和“把关主体弱化”等现象出现。例如,算法收割了大部分网民的偏好化数据,并给予其个性化信息的推送,进而形成“信息茧房”现象,导致部分网民的应用“首页”难以出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呈现空间。此外,算法推荐技术在推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把关弱化”的问题,“算法把关”代替了“人的把关”,一旦“算法把关”程序设计出现漏洞,将有可能使一些含有错误思潮的内容迅速扩散,进而威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网络文学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表现出高度的适切性,即网络文学蕴含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可以高效传输给网民,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筑牢思想基础,进而可以克服部分网民不熟悉的局限。具体而言,适切性表现在故事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故事主旨的升华三个方面。

网络文学诞生于“民间”,繁荣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其经济效益与作品传唱度正向关联,市场热销的网络文学作品必定读者基数庞大,读者基数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也必然销量火爆。然而,“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必须强调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益,注重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和正确度以及在思想境界上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扪心行文的历史责任等。网络文学创作者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蕴含于作品之中,借助故事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故事主旨的升华来引导网民,增强作品思想深度的同时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故事人物的刻画

在人物身份层面,可以创作出德高望重的“导师”,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蕴含在他的“成功经验”和“取胜之道”中,“导师”将其传授给主人公的同时也将其深刻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在人物弧线层面,既可以创作“救赎型”主人公,描述其在冲破障碍和克服心魔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又可以创作“迷失型”主人公,描述其走向自我迷失和沉沦堕落的过程中,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消极作用,正反对比可以引发读者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刻认同。在人物对话层面,可运用“均衡冲突”“不对称冲突”“自反性冲突”等创作技巧,令不同人物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预设对话流程来引导读者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二)故事情节的设计

网络文学往往会追逐“爽点”“打脸”等情节,在迎合读者对自身成功幻想的同时,获取读者对作品的喜爱,进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上述情节之中,可以丰富全面地展现出它的内涵本质。例如,通过设置悬念的创作技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存放”到最后,吸引读者全程关注和思考,并在最后对读者给予深刻阐述。又如,通过制造冲突的创作技法,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赋予到主人公的行动理念中,经过主角与反派角色反复冲突并最终获取胜利的结局来深刻论述其科学性。再如,通过铺垫的创作技法,对即将出场的人物进行重点渲染描写,赋予人物“最终真理”的形象,再将人物信仰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相结合,进而更形象地展现它的内涵。

(三)故事主旨的升华

主旨是一部作品的核心与灵魂,“现在的网络文学创作生态,少了些蛇鬼花妖,多了些现实写照;少了些怪、奇、险、特,多了些人间烟火和人文情怀。”创作环境的优化可以激发网络文学创作者构思富含深度的作品主旨,在“地摊文学”中承继“精英立意”,提高作品传唱度的同时向读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将“共同富裕”思想体现在主人公试图打破“皇室专权”“等级分封”的追求之中,也可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意与“异界冲突”“宇宙文明之争”的背景相结合,还可将“生态文明”的主旨融入“种田系统”“末世生存”的故事当中,引导读者思考的同时筑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而如何成功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之匙。网络文学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呈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阶段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消化阶段,均有助于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可以为共画“网络思想同心圆”筑牢基础。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