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王银东 吴静薇|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虚拟制片的影像创造与作者化表达
详细内容

王银东 吴静薇|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虚拟制片的影像创造与作者化表达


王银东  吴静薇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制片成为了现代电影制作中的一项全新方式。虚拟制片依托虚幻引擎、数字资产制作元素,具有协作共创、实时交互、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等制作特点,为我国电影工业提供了新的制作范式。本文基于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视角,提出了虚拟制片背景下工业电影作者化表达的可能性,旨在为未来工业电影创作的作者化表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电影工业美学;虚拟制作;作者化表达

陈旭光提出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是对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果梳理。在陈旭光笔下,电影工业美学是“既尊重电影的艺术性要求、文化品格基准,也尊重电影技术水准和运作上的‘工业性’要求,彰显‘理性至上原则’。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弱化感性的、私人的、自我的体验,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标准化的、协同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力图寻求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统筹协调、张力平衡而追求美学的统一。导演在创作时应该具有‘体制内作者’的身份意识,应该在行业制作的统一规范中彰显自己的个性。”

在过去的学术争鸣中,诸多学者对“电影工业美学”中的工业属性与作者身份进行了广泛讨论,他们认为在电影创作的工业性上很难兼顾电影作品的作者特性。随着电影制作的更新迭代,2019年,依托虚拟制片技术制作完成的《曼达洛人》在流媒体平台“Disnyi+”上映,影视制作模式开始由传统制片方法转变为更高效的“虚拟制片”(Virtual Production)方式。虚拟制片凭借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以及电影工业化属性等优势,强化了制片方与导演之间的沟通。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虚拟制片为电影创作的作者化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使得影视创作者在内容制作上有了全新的可能性,创作者能够更好地履行“体制内作者”身份,从而实现对影视作品的作者化表达。

一、虚拟制作的发展历程与可视化价值

传播媒介经历了“图像—文字—广播—影像”的更迭,信息传播重新回到了“读图时代”。影像的视觉直观性、客观具体性、现场实证性等特征,对观众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理解信息具有重要影响。就电影创作而言,经历了由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直接摄取的纪录影像,到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奇幻航程》等创作出的奇幻故事,科学幻想与人工布景使得电影的影像奇观被创造出来。乔治·梅里爱通过充满魔力的影像作品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相较于卢米埃尔兄弟直接纪录现实生活的影像作品而言,其制作成本显然增多。随着电影制作技术的迭代更新,电影创作者利用玻璃绘景、投影法、机内合成技术制作了电影《摩登时代》和《人猿星球》,在呈现影片创意的过程中降低了制作成本。1982年,迪士尼公司制作的《电子世界争霸战》开创了CG(计算机绘制图形)电影的新纪元。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使用了全新的动作捕捉、实时交互预演制作技术,使虚拟制作迈上新台阶。2019年,迪士尼根据《星球大战》IP改编制作的剧集《曼达洛人》成功上线流媒体平台,其中,LED背景墙虚拟制作的使用给未来电影创作带来了全新的制作范式。根据虚拟制作的发展脉络,不同类型影片的出现,使得电影制作不再局限于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制作的多元化、奇观性与商业特点逐渐被制片方看重。随着电影的投资制作规模越来越大,影视制作项目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利用其它手段预先明晰项目成果,是制片方亟须解决的问题。

传统电影的制作模式往往遵循“剧本开发与写作—前期筹备—拍摄阶段—后期制作—成品影片”五个阶段。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剧本的开发与写作尤为关键,它决定了影片最终的故事走向和主题表达,是观众对影片产生情感认同的关键。一部剧本完成后产生的文字符码仍旧属于象征性表达,而非影院终端播放的最终视觉效果。如何将剧本文本“转译”为影像文本,呈现剧本的精华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虚拟制片的工业化特性

(一)“所见即所得”的制作特点——可视化与高效性

目前,我国对于“虚拟制片”没有严格的概念定义,在讨论“虚拟制片”概念时,多集中于对美国“电影虚拟化制作委员会”(Virtual production Committee)所阐述概念的延伸。虚拟制片是指“一种协作和交互的数字电影制作过程,始于虚拟设计和数字资产的开发,并将交互性和非线性的特点贯穿于整个电影制作过程。”其中,制作过程的协作性、交互性以及改变传统电影线性制作模式,均是虚拟制片呈现出的全新特点,而虚拟设计和数字资产是虚拟制片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虚拟制片主要包含可视化预览(Visualization)、表演者动作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混合虚拟制作(hybrid virtual production)、活动LED背景墙摄影(live LED wall in camera)四大类。随着虚拟制作技术的更新迭代,LED屏幕前虚拟制作的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数字资产”以及交互性等特点,备受业内制作人员关注。在影视项目开发过程中,导演或制片人将剧本文本“转译”为影像文本时,可以依托可视化预览技术,将剧本中的关键人物、情节、道具等通过视觉预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向投资人进行行销预演,从而获得制作方与投资方的认可。在制作前期,导演与制片人通过对项目的视觉化预演,可以基本判定电影的未来走向,保障电影项目健康运行。在影视项目筹划期,制作团队通过虚拟预演技术,利用VR头显设备进行虚拟勘景、拍摄方案设计、拍摄技术指导、后期制作预览工作,可以规避影视制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除此之外,预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起到创意挖掘、叙事探索、元素预呈现、技术方案测试等作用,能够减少沟通成本并指导实际生产,最终节省制作成本。

在影视项目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混合虚拟制作还是活动LED背景墙摄影制作,制作团队都可以依靠虚拟制片的可视化特点,助力创作者进行创意表达。首先,在混合虚拟制作方面,制作团队根据混合虚拟制作的直观性、指导性和辅助性特点,可以对导演、拍摄制作、剪辑、特效制作产生更为便捷高效的影响。其次,在活动LED背景墙摄影制作中,制作团队依靠LED背景墙和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两者的实时配合,在指导演员表演、帮助摄影师对虚拟影像或人物进行准确构图、为复杂角度提供视觉参考、掌控场景的整体基调氛围、延伸置景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优势。

(二)现代电影制作范式的形成——协作性与规范化

虚拟制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电影制作的线性规则,使得现代电影制作呈现出多线并行、高效协作的特点,表现为一种新的电影制作思维范式。虚拟制片的介入,使得现代电影制作的协作性与规范性得到了较大提升。传统电影制作流程遵循项目策划、剧本写作、拍摄剪辑到最终成片的制作过程,电影制作线性流程明显。而虚拟制片制作模式强调“后期前置”,视效团队通过将后期视效、视觉设计等工作与电影前期工作并行处理,从项目的创意开发阶段开始参与影视项目创作,使项目全流程视觉化程度大大加强。现代电影通过虚拟制片制作模式,旨在促进不同工种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得各个创作部门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影视项目在多线并行的制作过程中,要求各部门以更为专业的制作水准完成创作任务,整个制作过程分工细致、规划完整、标准清晰、流程严密,任何一个部门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工作反复、延期交片等负面情况出现,从而拉低电影项目的制作效率。

(三)“舞台换景”效果的实现——可重复性与环保化

传统电影制作以实景拍摄为主,在项目筹备期,导演、制片人、摄影师等电影主创人员会根据电影剧本寻找符合年代设定、场景气氛的拍摄场地。如果主创团队未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则会要求美术道具部门置景,打造出符合拍摄条件的空间环境。而现代电影制作可以运用虚拟制片方法,即视效团队依托虚幻引擎和数字资产库中的三维资产及图像资产,根据剧本的场景设定和导演的特殊要求完成虚拟场景搭建,并通过活动LED屏幕前摄影技术完成拍摄制作,不仅省去了主创人员外出勘景的时间成本和美术部门置景所耗费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制作团队的工作效率。此外,活动LED屏幕前摄影具有可实时变更修改、重新构造和组合、实时可视化的特点,不仅方便主创人员对虚拟引擎的信息进行实时调整,也使创作团队较少受到时代、季节、天气、空气密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视效团队在使用数字资产时不会像传统美术置景一样产生许多影视垃圾,而是以数据存储的形式在各个影视项目中重复使用。数字资产的可重复性,决定了它在虚拟制作过程中的特殊价值。视效团队在开发和存储数字资产方面,对未来电影制作与工业化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开发后的数字资产会在电影制作完成后归入数字资产库,当其它电影制作项目中存在与数字资产库相同的资产元素时,即可调出相关的三维资产和图像资产,从而节省数字资产的开发成本,缩减影视项目的制作周期。

三、虚拟制片为电影“作者化”表达赋能

(一)沟通的价值意义

在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虚拟制片凭借其工业化、协作性与规范化的制作特点,表现出了虚拟制片在电影制作上所应具备的工业特性。在美学方面,虚拟制片不仅与技术美学、生产美学、现代设计美学有着很大关联,还为电影创作者在电影文本的艺术性思考与作者性表达上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电影创作初期,导演如何将“剧本视觉化”,并更好地向出品人展示剧本创意,成功获得影视投资,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导演或制片方可以利用动态捕捉预览制作技术,将剧本内容视觉化,充分展现自身的创意想法,提高电影项目未来的可行性。

在影视项目制作过程中,虚拟制片的“全流程可视化”特点,使得各部门在工作时有图像可依,减少了艺术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判,提升了制作团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影视项目的投资成本。此外,活动LED屏幕前摄影技术更强调后期前置,能够将对影片最终呈现的控制权交给现场的导演和主创,从而使“制片人中心制”更为牢固,导演的“体制内作者”身份定位更加明确。

(二)创意的高效实践

视效团队根据虚幻引擎中数字资产的可实时变更修改、可重新构造和组合、实时可视化的特点,通过控制布景设计、照明、虚拟摄影机的选择,以实时交互的方式完成项目设计,从而使创作者更好地完成电影项目的创意实践。例如,电影《刀背藏身》凭借虚幻引擎开发出的数字资产,还原了位于河北涞水境内5平方公里的山地地形,制作团队在进行前期预演时,对摄影机位置的选择和运动方式做了提前精准确定,提高了后期拍摄的工作效率。电影《独行月球》的制作团队利用虚拟预演技术,将返回舱返回地球段落进行视觉预演和技术预演,确定了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和分镜头的方案,达到了独孤月身处外太空时应该具备的失重感效果。科幻电影大师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AI-exandro Jodorowsky)策划的史诗科幻巨片《沙丘》,邀请了超现实艺术家达利、创造电影《异形》中怪物形象的艺术家H.R.Giger、著名科幻插画家Moebius以及前卫摇滚传奇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等人参与电影制作,各制作部门的艺术指导均是行业内的大师级人物。但由于《沙丘》的投资成本过高、文本内容超前,制片人、投资人难以深入理解项目的可行性与深层价值,最终导致《沙丘》没有成功立项。假设制作团队当时可以依托虚拟制片方法,在拍摄制作阶段通过虚幻引擎对数字资产进行实时更改,压缩制作周期,最大化地控制影片制作成本,就有可能使电影与观众见面。

(三)灵活的场面调度

在创作阶段,灵感的迸发往往是突发性、瞬时性的,导演在现场拍摄时往往沉浸在拍摄现场的视觉情境之中,但不乏依据剧本产生新灵感的可能性。而新灵感的实践必然会变更原有拍摄方案和计划,可能造成制作周期延长、制作成本提高等现实状况的发生。如果制作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某些方式实现导演的突发创意,且相对而言不影响电影的制作周期和成本,那么就有可能为电影创作中的“作者化”与创意性表达增色。

活动LED屏幕前摄影是现阶段虚拟制片中最具优势的制作系统,该系统由传统数字电影摄影系统、摄影机及镜头跟踪系统、多屏协作显示系统、实时渲染引擎、多屏协作显示系统、LED放映系统六大部分组成。制作团队凭借活动LED屏幕前摄影系统的制作特点,使得导演在即兴创作上有着较大的制作优势,从而在不影响制作计划的情况下完成影片的创意实践。制作团队依据导演给出的实时方案,可以随时对虚幻引擎中的数字资产进行修改、渲染,调整LED放映系统中出现的视觉信息(如树林、石头、地形地貌、光线强度和光色、雨雪天气等)。摄影团队根据虚拟摄影机的标定进行跟踪与注册,完成影片的拍摄工作,最终达成导演所要求的场面调度实践,完成影片的艺术化表达。

四、结语

虚拟制片技术的更新迭代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改变,为传统电影制作模式赋能的同时,加深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程度。2020年8月7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2021年11月,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指出,“实现由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转变”,同时也要“充分应用传统摄制、虚拟摄制、云端制作、智能制作以及计算机动画等多元化电影摄制技术手段”。虽然虚拟制片具有诸多优势,但电影虚拟化制作的集成方案设计要以电影制作中的需求为导向,只有满足电影制作中的实际需求,才具有实践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只针对虚拟化来设计。

虚拟制片具有“全流程可视化”“所见即所得”的制作优点,有助于加强各工作部门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视觉化预演手段调和导演与制片人之间的矛盾,实现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影视创作者的“体制内作者”身份。但是,虚拟制片还需解决LED虚拟拍摄的成本、数字资产的共用、相关的技术困难等问题。未来,虚拟制片只有以成本低、产出高的态势为电影工业赋能,才能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提供进一步的方法支撑,在助力电影工业良好发展的同时提升电影的多元性与艺术性。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