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李剑 刘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助力医学期刊的融合创新发展
详细内容

李剑 刘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助力医学期刊的融合创新发展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助力医学期刊的融合创新发展

李剑1 刘斌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2.山东中医药大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编辑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必要性、医学期刊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常见错误,指出医学期刊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应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把牢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确保期刊编辑质量,发挥学术导向作用。同时,医学期刊编辑应坚守初心、夯实语言文字修改的基本功,提升对内容的把控能力,践行使命,守正创新,实现与期刊的共同成长。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素养;医学期刊

一、引 言

5G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新媒体的繁荣,带来了出版模式的变革。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加速融合,不仅使编辑的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也使其以往的“把关者”“生产者”“编校者”等身份被赋予“内容运营”“知识服务”等特征。一名合格的医学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掌握编辑相关专业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应用能力与信息选择处理能力。为了应对出版模式、传播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编辑的工作重心已从传统的文字修改逐渐转移到更加关注文章的传播效果上,但是,无论如何改变,内容建设始终是期刊发展的根本。我国医学期刊在促进学科发展、传承医学文化、培育医学人才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医学期刊的文字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专业性、科学性要求极高的工作。高标准的语言文字修改是期刊编校质量的保证。在数字经济、智能技术与融媒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只有把握好工作重心、平衡好效率和质量的关系,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与期刊的共同成长。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医学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编辑应具备的各种素养,对编辑的语言文字修养及语言文字使用规范的详细论述较少。为此,本文对医学期刊编辑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必要性、医学期刊的语言文字特点以及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等进行简要论述,旨在进一步明确医学期刊编辑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定位。

二、医学期刊编辑提高语言文字修养的必要性及面临的困境

(一)必要性

首先,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附件2《期刊编校差错率计算方法》对文字差错提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每处计1个差错;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每处计0.5个差错;专有名词译法不符合相关规范,每处计0.5个差错;使用网络用语、缩略语、口语不符合相关规定,每处计0.5个差错。此外,期刊主管单位也会严格审读所主管的期刊,实现对编辑出版工作的监督管理。医学期刊只有严格控制差错率,才能顺利完成年度核验工作。

其次,提高语言文字修养是保证期刊编校质量的前提。每一篇论文都离不开编辑的修改、润色与再加工,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医学期刊编辑是医学专业出身,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编辑出版知识不够扎实,出于专业敏感性,更容易将文章修改的重心放在专业内容上,比如,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或实用性等。一些编辑甚至认为,语言文字的修改是细枝末节,咬文嚼字毫无必要,作者能说明白、读者能看懂就行。事实上,这一行为降低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要求,看似是小问题,却会影响文章的专业性。此外,随着数字出版尤其是数字优先出版的推行,文章的发表周期得以缩短,部分编辑容易降低文字修改标准,导致不少文章存在差错。针对这种情况,医学期刊必须严格执行“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无论出版周期是否缩短,都要确保文章质量。

(二)面临的困境

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期刊的语言文字修改是最费时间、最劳神的,却也是不容易被看见的,尤其是学术价值较高而文字水平较差的论文,编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修改词语、语法错误,导致他们的经济回报和职业成就感与付出不成正比。此外,大多数编辑部常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编辑一人往往需要承担编辑、校对、编务等多项工作,尤其是随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运营,编辑的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文字加工之外,数字出版、增强出版、内容二次传播、知识服务等也成为其工作内容之一,引发了编辑对岗位职责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困惑,并且,由于工作强度和压力越来越大,编辑很难沉下心来进行文字修改。

三、医学期刊语言文字的特点

医学论文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其特点是文体质朴,偏重于客观、冷静地陈述事实,较少体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个人情感,更客观地描述学术成果,展现专业性、规范学术评价。

(一)准确、严谨

医学期刊作为展现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科技期刊的一般属性,通常采用说明和论证的方法准确、严谨地阐述科学观点。准确、严谨的语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描述结论,最大程度地提高科技成果的传播效果,便于读者理解。

(二)简洁、精炼

医学期刊的语言注重删繁就简,追求朴素、简练,力求用尽量少的文字把问题说明白,避免使用夸张的词语、空话、套话以及华丽的辞藻,也不使用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等句式。

(三)规范、统一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传播的介质、展示学术成果的载体,其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不仅关系到实际传播效果,也会对社会大众如何正确应用语言文字产生重大影响”。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既是衡量作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编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医学期刊论文不仅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包括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还要符合国家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以利于文献的检索和传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

四、医学期刊中常见的语言文字错误类型及示例

医学期刊中容易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主要集中在字符、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一)字符使用不规范

最常见的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以及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误用等。错字中常见的有“的”“地”“得”的混用。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误用多见于公式和基因名称中。

(二)词汇方面的问题

1.用词口语化。医学论文的作者多为临床医生,出于职业习惯,部分作者容易将临床工作中口语化的语言带到论文写作中来。虽然口语化的语言也能进行学术交流,但是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要求。常见的口语化用语及改正后示例如:“病人”改为“患者”,“可以看到”改为“可见”,“也就是说”改为“即”,“总的来说”改为“总之”,“不太可能”改为“可能性较小”,“没有”改为“无”。

2.用词主观化、绝对化。医学论文应实事求是地描述观点,忌用主观性强、感情色彩浓烈的修饰语。有的作者为了突出某种观点或感情,会使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式,比如,“本研究深刻地论述了……”,这种较高的自我评价降低了论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建议删除“深刻地”。与过分强调论文的价值相反,有的作者在论文中常使用“浅析”“浅谈”“拙见”等谦词,这类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论文价值的判断,因此不建议使用。常见的主观化词语还有第一人称视角的“我们”,由于论文写作讲究客观性,因而建议将“我们”改为第三人称视角的“本研究”。此外,医学论文中还应避免“一定”“必然”“一致认为”等绝对化词语的使用。绝对化词语的使用忽略了特殊情况的存在,过于主观化,容易引起读者争议。因此,要将绝对化词语改为相对化表达,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事实,提高论文的可信度。

3.用词不规范。医学论文中的不规范医学名词或单位名称较为常见。常出现的误用有“禁忌证”“标记物”“侧枝循环”“二者”等,对应的正确名称分别为“禁忌症”“标志物”“侧支循环”“两者”。需要注意的是,在综述类论文中,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少科技名词与句子在汉译后经常会出现不符合中文规范和语言习惯的问题。对此,医学期刊编辑在编校过程中应对照英文原文进行核查,力求译文准确、流畅,不能逐词死译、硬译。

4.用词不准确。用词不准确表现为使用“大部分”“少数”等模糊词语,虽然这类词语表意准确,但是在表量上是模糊的。对此,医学期刊编辑在编校过程应避免使用,尽量补全数据,用数据说话,从而使文章更加严谨。

(三)语法问题

1.句子成分残缺,最常见的是主语残缺。比如,“通过双定位的头颈部CTA扫描与单定位相比,大大减少了扫描误差”一句缺少主语,应改为“双定位的头颈部CTA扫描与单定位相比,大大减少了扫描误差”;“随着反复的炎症及损伤修复,使肠壁纤维组织增多”一句同样缺少主语,应改为“反复的炎症及损伤修复,使肠壁纤维组织增多”。

2.重复。比如,“该病仍缺乏共同的影像学标准的共识”一句中“共同”与“共识”重复使用,应改为“该病仍缺乏统一的影像学标准”;“适用于多次重复检查的患者”一句中“多次”与“重复”重复使用,应改为“适用于多次检查的患者”或“适用于重复检查的患者”。

3.词语搭配不当。比如,“应充分掌握GIST的CT增强扫描征象与鉴别诊断”一句中“掌握”与“鉴别诊断”搭配不当,应改为“应充分掌握GIST的CT增强扫描征象与鉴别诊断要点”。

4.杂糅。比如,“前瞻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改为“前瞻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

5.“的”使用。在论文编校过程中随意添加或省略“的”,会导致句子不流畅。比如,“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影像学诊断”,应改为“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改后标题的词语中心一目了然。

五、医学期刊编辑培养语言文字素养的策略

(一)坚守职业底线,落实责任担当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出版与传播相分离,其在提升学术论文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削弱了编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价值。部分编辑对自身身份认同模糊,缺乏职业归属感,表现为出版目标不确定、注意力分散和对自身价值的否定。这种妄自菲薄是不能的,编辑应胸怀理想和信念、牢记社会责任、提升道德修养、坚守职业底线、履职尽责、落实责任担当,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文字修改工作,积极融入新时代环境中,助力融合出版的内容建设,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二)开拓视野,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要做好文字修改工作,医学期刊编辑必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不仅要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点符号用法》等法规和国家标准,还要学习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尤其是中医类期刊编辑要加强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学习。此外,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医学词汇不断更新变化,期刊的编辑出版内容和国家相关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编辑若只是埋头改稿,容易导致知识脱节、陈旧。对此,医学期刊编辑不仅要积极参加编辑专业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医学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编辑类会议,按时完成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90个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还要加强与同行、专家的交流,多关注医学类、出版类公众号或APP,获得行业发展动态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尤其是数字素养、数字技能。

(三)勤学多思,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敏感性

语感的建立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平时的不断积累。对此,编辑在工作中要勤学、多疑、善思,不断总结经验和问题,及时查阅相关书籍解惑,将各种编校规范内化于心,从而提高自身对字词、语句和段落的把控能力以及编辑加工的熟练度。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应在尊重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对论文进行修改、润色,不能自作主张、想当然地修改,而是要改得恰到好处。此外,还要多与作者沟通,根据论文的逻辑结构进行修改,尤其避免出现将原本正确的内容改成错误的情况。

(四)健全期刊编辑出版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对期刊出版管理实施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期刊年度核验制度和期刊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因此,期刊社在严格执行“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的前提下,应加强相关自查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分工细化,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制定相关的人才评估和考核机制,为期刊的编校质量提供制度保障。此外,5G技术的创新对传统医学期刊出版的生产流程与传播渠道等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医学期刊管理制度的创新与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此,期刊社不仅要善于结合新形势及时完善相关制度,还要指导编辑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特点选择适合的专业岗位,比如学术编辑、策划编辑、文字编辑、技术编辑等,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他们承担技术编辑、数字出版编辑等职责,既能使他们发挥个人所长,又能促进期刊的专业化发展。

六、结 语

融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编辑在探索期刊全媒体发展路径的同时,更应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保持初心,夯实基本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字修养,保证医学期刊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发挥其学术导向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