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报道如何赢得受众认可
张亚东
兴县融媒体中心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提高报道质量、赢得受众认可,进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立场定题、群众视角选题、采访实际引题”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大势、紧跟形势、改进工作、提升水平,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新闻传播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采访;优化路径
一、引 言
1943年,新闻学家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对新闻进行了定义,指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这一定义得到了我国新闻界和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对我国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的新闻也是明天的历史,新闻起着记录历史、传递信息、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融合工作的深入推进,新闻传播载体不断演变,由最初的报纸、电台、广播,到后来的电视、电脑、手机等。从载体和形式上看,新闻媒体能够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历史悠久、影响大、覆盖广,群众对其较为熟悉;新媒体时效强、传播速度快、形式灵活,顺应了时代潮流。但是,不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性质、原则和定义不会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生产的前提,也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服务党和人民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当前,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提高新闻报道质量、赢得受众认可,从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是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政治立场定题、人民群众视角选题、采访实际引题”三个方面阐述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大势、紧跟形势、改进工作、提升水平,旨在为新闻工作者提高报道质量,增强新闻传播力提供建议。
二、从政治立场定题
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新闻承担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它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导向和引领作用,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新闻工作有新的方向和目标,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们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责任和担当,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闻报道要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与社会同步;要紧跟党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时代潮流。
成风化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站位、深度的辨析能力、良好的文字素养;要高举思想旗帜,深刻领悟、精准把握、努力践行党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切实履行使命担当,不断寻求创新突破,鲜明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和成果成就。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中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认识新闻的作用,要看到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党历来有一个传统,就是通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的呼声,动员组织广大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肩负时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为重要。
首先,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这一中心思想不动摇。“党媒姓党、党媒为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要始终紧跟党的步伐、紧跟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人民的共同利益。既要做到爱党、护党、兴党,又要肩负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责任。要把党性原则贯穿新闻生产的各个流程,以党的旗帜引领新闻工作、以党的方向指导新闻工作、以党的意志做好新闻工作。其次,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任务和新目标,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最后,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压舱石”。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崇高的职业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脚踏实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努力拼搏奉献,用心、用力、用情将新闻工作的锦绣华章书写在中华大地上,为党的新闻工作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二)坚守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
做新闻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做到引导舆论与服务群众的有机统一。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闻工作者必须高度警觉,把稳思想之舵,增强政治定力、抵制歪风邪气。要“澄清缪误、明辨是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服务社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新闻工作者始终要以宣传政策、引导舆论、服务人民、服务大局为己任,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清的话语表达,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紧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重大发展、辉煌成就、重要成果和先进典型,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神圣职责,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为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三、从群众视角选题
(一)从群众心里、群众视野去挖掘新闻
创新新闻形式、活化新闻内容、深化新闻主题是提升新闻质量、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法宝”。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年轻人不要只盯着眼皮子底下的0.5平方公里,应该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新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不断提升个人的“新闻敏感”,从群众心里、群众视野去挖掘新闻。
“脚下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有多少力量”。新闻舆论工作要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发现、去挖掘,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把基层一线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新闻的创作源泉,生产便于群众接受和理解的新闻,用生动朴实、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原山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张敬民说过:“好记者是从泥土里走出来的、好新闻是从一线发出来的。”新闻工作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号召下,从人民群众视角开展新闻工作。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上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这一重要指示为党的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全国新闻战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新闻工作者也要身体力行,从党百年来的新闻思想中汲取精神营养,将其运用在具体的工作中,从群众的角度采新闻、写新闻、编新闻,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2017年兴县广播电视台记者撰写的新闻《兴县赵家坪护林员吃上生态饭》,从群众的视角切入,用接地气的语言引出新闻事件,从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身边事例说起,以讲故事的方式,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新闻主题,让受众感到自然亲切、耳目一新。该新闻文风朴实、语言精练、内容简洁、结构合理、生动鲜活,成为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述新闻的成功范例。此外,2019年兴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新闻《兴县豆腐坊里的幸福年》,记者抓住春节磨豆腐这一传统,深入生活,走进豆腐坊亲身经历并讲述豆腐这一传统美食的诞生过程。生动展示了豆腐从制作、销售最终走上餐桌的历程,展现了晋西北人民勤劳善良、聪明智慧、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为节日荧屏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6有力提高了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新闻佳作。
(二)从社会需要、大众需求去构思新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广大新闻工作者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的努力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担当时代使命,时刻叩问“我是谁、为了谁”。首先,要坚决纠正新闻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空话连篇、穿靴戴帽,杜绝“假、大、空、套、虚、伪”和照搬照抄,力求写出“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其次,要把握时效性、注意准确性,以“时、效、度”为着力点,写出接地气、有温度、有内涵、有思想的新闻报道。最后,要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求突破、练本领,去采写内涵深刻、切合实际、鼓舞人心、推动进步的优秀新闻作品,用心、用情、用力记录时代的发展变化。
四、从采访实际引题
(一)见机行事,捕捉新闻“亮点”
在新闻采访中,要紧密结合实际,见机行事、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首先,新闻工作者要有“登高一望”的眼力,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观中把握全局、从偶然中洞察必然的眼光。这需要新闻工作者用心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增强自身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判断力,让新闻更鲜活生动,更具可读性和引导性。其次,要深入挖掘受众需求,从受众的感受体会去定选题、想主题、提问题、做采访。这样才能让新闻有温度、接地气、有质量,赢得受众和社会的认可。
以2021年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采制的新闻《一顿不同寻常的过年席》为例,记者运用拉家常的方式进行采访,以接地气、有温度的话题温暖了采访对象贺桂花老人的心灵,激发了她的灵感和热情,使她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赞美生活、歌颂时代。受众从新闻中获得了生动鲜活的信息,受到感动和鼓舞。
(二)顺势而为,服务国家“大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再难做则必成,新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7]。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发挥应有作用。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对党忠诚、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其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最后,要持续探索新闻传播规律,加强传播方式、报道形式、语言风格方面的创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让人民群众易接受、听得懂、能领会、可操作。做到以小见大,寓情于理,更好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
总而言之,新闻工作者要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走转改”,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心系大局、着眼大势、把握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新闻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架起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为党发声、为民服务,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五、结语
坚持“政治立场定题、群众视角选题、采访实际引题”是新闻报道赢得受众认可的关键。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前提下,精准定位、精心策划、深入采访,紧跟时代步伐,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还要不断探究学习、改革创新、提升自我,生产出有温度、接地气、有力量的新闻报道,赢得受众和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