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张蕾蕾|智能媒体时代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现状与脱困路径研究
详细内容

张蕾蕾|智能媒体时代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现状与脱困路径研究

智能媒体时代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现状与脱困路径研究

张蕾蕾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摘 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是,这场技术革新却让老年群体遭遇了数字鸿沟,不仅影响老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更影响其与社会的交流互动。本文分析了智能媒体时代我国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的现状,探讨了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的成因,研究了智能社会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解决路径,旨在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助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包容型社会。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智能时代;数字化生存

一、引 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数字鸿沟”问题也随之凸显。数智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老年群体的“慢生活”发生激烈碰撞,很多老年人往往会因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和相关的网络知识,而无法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这种数字困境导致他们难以使用网上银行、在线购物、预约服务等,甚至在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时也面临较大的困难。随着长辈声音的逐渐“沉寂”,社会代际之间的失衡现象日益凸显,不仅容易在家庭领域内产生种种矛盾,更会在社会场域中引发诸多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建设日新月异,在数字化转型热潮及“智慧国家”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数字适老化、弥合“数字鸿沟”、消除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不仅要积极建设智能化社会、完善适老化设施、开发老年人产品,同时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素养也是老年友好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智能媒体时代我国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和人口再生产方式转变的结果,受低生育率和人口寿命延长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已经处于中上水平,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以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例的不断上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亿多,到2023年,增加了6.2%,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占全国人口的15.4%。按照国际上的划分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是老龄化社会,其中,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阶段,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由轻度老龄化社会转为中度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老年人数字化生存状态

1.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接触程度

我国老年群体的数字化接触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老年人由于历史、教育、习惯等原因,对于数字化工具和技术的掌握相对有限。智能手机、互联网等年轻一代习以为常的事物,对老年群体而言,却是一个陌生而复杂的领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对数字化设备的拥有率较低,很多人甚至都未曾拥有过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等数字化设备;二是即使拥有数字化设备,老年人的使用频率也相对较低,很多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老年人在使用数字化设备时,往往面临着操作困难、界面不友好等问题。

2.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与困境

老年人在数字化生存中的需求是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社交沟通、健康信息获取、线上购物、娱乐休闲等。然而,他们在满足这些需求时却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老年人普遍对新技术、新应用存在畏惧心理,担心自己无法掌握复杂的操作技能,以至于在面对智能手机、APP等数字化工具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其次,老年人缺乏足够的网络安全意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的侵害,导致他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风险。最后,老年人在数字化生存中还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互联网上信息繁杂,老年人由于筛选和判断信息的能力不高,往往容易陷入信息焦虑中。

3.老年人的数字化学习与支持

面对数字化生存的挑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尝试学习和掌握数字化技能。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材。虽然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难以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相契合。二是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许多老年人表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向谁求助,或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答。

4.老年人的数字化生活体验与影响

如今,已有许多老年人通过学习和努力逐渐融入数字化生活中,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等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享受线上购物、在线支付等便利服务。然而,数字化生活也会对老年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健康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和观点,其中的不良舆论会影响老年人的判断力。

三、智能媒体时代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分析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主要源于“数字鸿沟”的出现。“数字鸿沟”也被称为“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揭示了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不同地域、行业、企业乃至个体之间在网络技术获取、应用和创新上的显著差异。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在数字时代的集中反映,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理衰老与心理抗拒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多种生理机能的下降,这些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在操作数字设备时常常感到困难,比如,难以辨认小屏幕上的文字、图标以及应对复杂的操作流程等问题。此外,老年群体心理上的障碍也不容忽视。许多老年人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会觉得这些技术过于复杂、难以掌握,甚至担心自己在使用过程中会犯错误或被欺骗,这种心理抵触使得他们缺乏学习和使用新技术的动力。

(二)家庭中“文化反哺”不足“

文化反哺”是指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网络时代,老年人面对新鲜事物时往往会向子女求助,而子女常因工作繁忙或缺乏耐心而无法给予足够的指导和支持。一方面,年轻人可能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设备;另一方面,他们可能认为老年人没必要或没能力学习这些技术,从而忽视了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在这种环境中,数字技能支持的缺失使得老年人在家庭范围内难以融入数字时代。

(三)产品设计与数字公共服务适老化

不够完善目前,市场上的许多数字产品和服务在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使用习惯,比如,界面复杂、操作烦琐、字体小等问题增加了老年人使用的难度。此外,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数字化建设不够完善,老年人接触和了解数字公共服务的渠道有限,难以享受数字红利。

(四)老年人数字技能教育投入不够

虽然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逐渐增多,但是整体而言,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培训内容和方式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及兴趣脱节,过于理论化或与实际使用场景不符。同时,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也相对缺乏,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使得培训机构无法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变化,难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

四、老年群体“挣脱”数字困境的路径探索

(一)政府在破解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年人数字困境问题,同时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老龄工作体制作出部署,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会同中国残联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对老年人常用互联网应用实施改造,提升了老年人的数字生活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针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实现电子社保卡“亲情服务”,对网站、APP、小程序等开展适老化改造,提供大字版、语音版、少数民族文字版的服务模块,方便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公安部推出“交管12123”手机APP大字版,开通老年人委托亲属网上代办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智慧广电技术体系及实施指南》《关于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电视操作复杂治理工作,解决老年人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外交部提升领事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3年为旅居海外的退休老年人提供线上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服务共计6.94万人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数字体验,政府与相关机构还需致力于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比如,不断优化在线公共服务,提供清晰易懂的操作指南,让老年人使用在线服务时感受到更多的便捷与舒适。此外,扩大公共场所提供免费Wi-Fi和智能设备的覆盖范围,也是极为必要的措施,这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随时学习、实践智能技术的平台,有助于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

(二)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升数字素养是解决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基础

1.培训目标与内容设计。(1)培训目标:帮助老年人理解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升数字技能,进而提高其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及互联网的能力。(2)内容设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字活动及相关培训,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进老年人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填平数字鸿沟。

2.培训实施步骤与方案。(1)培训时间与地点:每周2~3次,上午9:00—11:00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2)培训师资:邀请具备相关经验的志愿者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确保师资的稳定性。(3)培训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每次培训后设定小组讨论,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4)培训人数:每期培训班限额20人,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设立候补名单,确保培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评估与反馈机制。培训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学员反馈问卷,了解培训效果。同时,还要在每次课后通过小测验评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与方法。

4.资源开放与共享。推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免费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鼓励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群体开发、开放优质数字教学课程,组织发放“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资源包”,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体系。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公平一致、可持续、有韧性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服务平台。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6.可持续性。首先,建立数字学习小组,鼓励参与培训的学员定期进行学习与交流;设立“数字大使”,选拔并培训一批老年人成为社区内的数字技能传播者,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递。其次,紧跟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更新培训内容,确保老年人掌握最新的数字技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和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再次,加强社区支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线上课程、社区工作坊、一对一辅导等,以适应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参与度。最后,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关注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在设计培训内容和方式时,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的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多语言、多文化背景的培训材料和资源,为身体条件受限的老年人提供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和设施,如无障碍网站、语音助手等。

(三)设计老年友好型技术产品是解决数字困境的关键

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操作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直观易用、大字体、高音量的智能产品更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对此,科技企业应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设计智能语音助手帮助老年人通过语音命令操作设备,降低使用难度。政府相关部门应鼓励和资助科技企业及创新者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鼓励开发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应用等创新产品,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健康生活体验的同时,关注其需求,并定期收集他们的使用意见和服务反馈建议,以及时改进产品、优化服务。

(四)社区和家庭的帮助与指导是解决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重要因素

社区和亲情的支持与陪伴,不仅能让老年人更加放心地使用智能设备,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社区应组织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指导,解答他们在使用智能设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家中的老年人学习和使用智能设备。

(五)增强老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是解决老年群体数字困境的重要方面

由于老年人对网络安全意识薄弱,他们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目标。因此,社区应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增强老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此外,提供安全的网络工具和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这有助于帮助老年人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六)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也是解决数字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老年人之间由于年龄相仿、生活经历相似,彼此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交流起来也更加自然和顺畅。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成立数字技术互助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同时选拔一些数字素养较高的老年人担任数字技术辅导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其他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通过社交平台或社区活动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有助于老年人主动分享数字技能和使用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摆脱数字困境。这种互助模式,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数字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归属感。

五、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生存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然而,老年人在数字化生存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福祉,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展望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涌现,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友好、安全的数字化环境,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