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史涌涛
大同日报社
摘 要: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影响力持续提高。但是,它在迎来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人民日报》抖音号需牢牢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突出新闻特色、加强视频艺术效果,优化短视频传播结构,从而强化短视频传播效果,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短视频;新媒体;《人民日报》;策略
一、引 言
短视频是新媒体语境下的必然产物,对提升新闻传播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媒体获得了整合与创新的机会。基于此,本文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探索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传播路径,旨在提高短视频传播的效果,塑造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促进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语境下
《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传播现状《人民日报》是主流媒体入驻抖音平台的“先行者”,截至2024年7月,共计有1.7亿粉丝,视频累计获赞超129.5亿,在抖音平台上粉丝量、点赞量位居榜首,在新闻媒体资讯类账号中居于首位,具备优秀的传播效果。《人民日报》抖音号的发展,标志着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变革中走向深水区,实现了“视频+社交”的融合,整合了用户生成内容与专业内容,构筑了融合“官方”和“大众”的多主体、多渠道、多形态的主流融媒体平台。从内容来看,《人民日报》抖音号不仅发布其制作团队策划的精品新闻,也会发布地方和大众账号生产的特色视频。《人民日报》抖音号自上线以来,赢得了网民的广泛赞誉,极大地推动了主流价值的传播。
三、新媒体语境下《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点
(一)表现手法多样化
时政短视频的报道主体相对单一,因此,多样化的报道风格成为媒体改革和转型的关键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内容题材多样,包含了领导人视察、部队训练备战以及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等。例如,2020年9月发布的《赞爆!中国仪仗队女兵枪操表演,太帅了吧!不说了,你们自己看!》共获得2299.7万点赞。该标题使用三个感叹号,赞扬女兵战士。短视频标题直抒胸臆,一方面因为视频时间限制,信息的呈现应以直白为主;另一方面,文字的情绪感染作用在网络空间内依旧有效,直白的情绪化文字能更直接地带动受众情绪,在短时间内引起共鸣。这些内容不仅呈现了丰富的情感,还保持了高质量和高水平制作。同时,在形式和风格上也进行了创新,采用混剪技术,突破传统视频格式限制;结合图片、录音、视频和现场同期声等媒介形式,辅以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出多样化的新闻表现手法。这种方式保证了报道的专业性和深度,还提升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叙事模式大众化
政治新闻是“我说你听”的“场域”,而《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创造了一个全民参与、不受时空限制的“场”,具有显著互动性。《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在选题、制作、传播等过程中,都为观众提供了交互的“视角”与“空间”,形成了以“对话”为主体、以“赞”“评”为导向的“交流”模式。在传播过程中,观众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受众+授众”模式,并对新闻信息进行再处理,从而形成全新的沟通网络。
(三)制播模式便捷化
在新媒体平台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得益于便捷的取材、制作和传播。《人民日报》在原有素材基础上,对新闻进行编辑和剪辑,并在平台上发布,使大众能即时获取新闻内容,还可以通过转发、再加工等方式进行共享和传播,从而扩大了短视频新闻的传播范围[2]。
《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以视频、图片和文字为主,其形式、内容和传播模式上易被公众接受,提升了新闻视听效果。同时,视频作品多为第一时间拍摄的新闻现场,部分内容采用手机竖屏拍摄,方便手机用户进行浏览。此外,还将现场群众的互动、环境声融入报道中,增强了新闻作品的现场感。在叙述上,从小视角切入,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将宏大叙事融入现实,使新闻人物更立体,时政报道更具新意。
四、新媒体语境下《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传播叙事研究
(一)新闻叙事多元素推进
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新闻报道时长较短。通过缩短时长和简化叙述,迅速传达新闻主旨。它以解说或旁白为叙述主要手段,以人物、字幕、音效等为辅助,构建简洁而完整的叙事26短视频。例如,2022年3月15日,《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了一段23秒的短片《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李容跪地连救3人》。从视频拍摄角度来看,视频是将围观者用手机的录像进行后期加工而成的,新闻内容“接地气”、感人至深,最终获得992.3万次点赞。
(二)新闻叙事主体身份多元
在新闻叙述中,叙事主体通常指新闻的叙述者,一般分为新闻的亲历者(包括相关专家)和新闻的编撰者(包括文字作者和音视频制作者)。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效率大幅提升,观众互动门槛不断降低。这一变化赋予观众更多发言权,并将他们纳入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了“第三类叙述者”,实现了叙事主体的多元化。《人民日报》抖音号在制作短视频新闻时,挑选了最能反映新闻核心内容、更易引发观众共鸣的片段,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同时,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心剪辑以及恰当的音乐和文字特效,突出视频中的情感因素,让观众深切感受到视频中所要传达的情感。
(三)新闻叙事形式灵活《人民日报》
抖音号短视频新闻采用可视化呈现和传播,通过“直击”新闻现场的方式,还原新闻现场,再加上适时的旁白和画外音,对背景进行补充解释,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绪渲染效果。例如,在2021年7月1日发布的一条建党节国旗护卫队的视频,仅20秒,却出现了9个不同的画面。画面快速转换,从近景到全景、大全景,再到远景,全面呈现了新闻事件,最大程度吸引用户,缩短反应时间,达到快速吸引眼球的效果,这与用户分散的注意力和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相契合。
五、新媒体语境下《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传播策略
(一)精选新闻内容,增强传播价值
新闻内容始终是决定新闻传播价值的关键因素。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仍需坚持“内容为王”,以提升短视频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人民日报》抖音号在选题设计上,应将内容“软化”,使其贴近观众生活,增强影响力,帮助新闻内容突破传统框架,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传播。在人物形象或温情故事类短视频中,应从特定人物的视角出发,展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选取人物时,优先考虑专家学者和杰出人物等,在传递其精神品质的同时融入情感叙事,从而引导大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山乡校园书声琅琅”报道中,《人民日报》抖音号通过回顾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滇西山区教育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从而展现其拼搏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提升作品质量,激发情感共鸣
《人民日报》抖音号的成功,离不开内容质量的持续提升和语言风格的不断变化。通过不断简化语言、运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结合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符号,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连结。
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下,媒体报道国家领导人,通常会比较严肃,并辅以图片和会议视频资料进行传播。然而,在抖音平台上,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充满人情味,能使用户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2023年4月,央视发布的习近平总书记与母亲通话的视频中,总书记与母亲亲切交流,谈及家常事宜,画面中展现总书记温暖的微笑和母亲关切的眼神。视频被迅速传播,并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网友的共鸣。这条未经加工的新闻视频以简洁的形式呈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触动人心。同时,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在题目和内容上多使用生活化语言,并结合网络用语,便于受众理解,产生共情。例如,《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传播中使用“暖哭了”“中国最帅天团”等流行语,迅速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此外,在传播中要“先声夺人”,融入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如根据题材为其搭配不同类型的音乐,营造和谐的视听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竖屏的形式进行传播,带来更流畅的观看体验,满足用户沉浸式体验需求。
(三)优化视频画面,提高新闻吸引力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要综合考虑短视频平台的特性和要求。对短视频进行精心策划和创意构思,既符合新闻传播原则,又满足短视频平台的特定需求。具体而言,涉及对新闻的画面布局、镜头运用、字幕设计等进行优化,确保每个元素都能有效传达新闻内容,并突出短视频新闻的独特视角。此外,要找到创意和信息传递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引人入胜的视觉表现和清晰的信息传达,吸引更多受众阅读新闻。这样不仅能增强短视频新闻的吸引力,提升新闻传播效果,还有助于主流媒体维持其影响力和可信度。
1.构图垂直化
中心对称构图方式将画面焦点集中于画面“中心”,凸显新闻主题,这与《人民日报》的权威形象相契合。这种构图方式也给人一种简洁、整齐的视觉感受。例如,《人民日报》抖音号中高转发量视频以垂直构图、中心对称为主。
主流媒体的传播形式以电视为主,主要采用横屏画幅模式,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迅速崛起,竖屏视频和竖构图的流行为短视频新闻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在短视频制作中,垂直布局能够更好地利用屏幕空间,还能引导观众的视觉聚焦,确保最重要的画面和信息处于视觉的中心。例如,在报道乡村振兴干部事迹时,制作团队应将视频内容设计为垂直布局,将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行动以及与村民的互动集中在画面中央,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逐一呈现。此外,垂直竖向构图与人体自然外形相吻合,更利于近距离地表达人物特点,从而有效塑造新闻角色。
2.灵活选择镜头
《人民日报》抖音号短视频中的镜头语言不仅是画面上的构图和技巧,而是通过镜头的选择、运动和剪辑方式,能够帮助故事情感的传递、节奏的把握和观众的沉浸感,从而达到增强故事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效果。首先,镜头之间需要紧密衔接。视频围绕新闻事件中心思想展开,通过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凸显新闻内容。其次,灵活运用全景、远景、特写等景别,展现新闻的全貌,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新闻内容。最后,在传播温暖和感人的新闻事件及人物形象时,应考虑使用特写镜头。通过聚焦于人物的五官、表情和眼神,有效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细节。这种细腻的视觉表现手法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深层情感、强化观众的共鸣。通过这种视觉叙事策略,新闻内容能更加生动、直观地传达给观众,从而加深观众对事件的理解。例如,《人民日报》抖音号在报道贫困山区扶贫干部的感人事迹时,视频开头采用全景镜头,呈现整个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随后,镜头切换至远景,扶贫干部走访村民,帮助其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画面中,干部与村民一同在田间劳作、修建新房、改良农田,展现其不畏艰难、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视频的高潮部分,采用特写镜头,聚焦在扶贫干部与村民握手时的画面,传达深厚的情感。通过镜头的紧密配合,不仅有效展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还巧妙传递“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从而使观众在视觉和情感上都产生强烈的共鸣。
3.巧用新闻字幕
抖音短视频新闻字幕指的是屏幕上人物的对话,这是最基本的字幕形式,有助于观众理解对话内容和画面信息。新闻传播中也需要设置说明性和解释性字幕,尤其是在短视频时长有限的情况下,字幕能够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起因和画面进行说明,进一步帮助观众理解新闻内容。同时,抖音短视频新闻也需适当使用评论性字幕。这种类型字幕适用于各种新闻视频中,如新闻事件、人物形象、观点立场、温情故事等,尤其是在评论性视频中,能对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描绘,充分发挥解释性字幕的作用。例如,在报道地方政府应急响应的新闻时,视频会展示现场的紧急救援画面。在画面上,字幕会实时呈现重要的对话信息,如救援指挥人员与前线队员的沟通内容,帮助观众清晰地了解当前的救援行动和决策流程。同时,在评论性视频中,《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也常用字幕来表达观点或立场。在报道某个公众人物的言论时,字幕会加入评论性文字,让观众了解人物的具体言论,传递评论者的观点,进一步丰富新闻的内容和视角。
(四)选取公共热点,突出受众本位
《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极具代表性。例如,在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或出席重大外交活动时,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新闻当事人的情感和态度,还能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同时,通过精选展示新闻当事人的言论,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并在观众的解读与交互中,引导舆论走向。因此,要关注与受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从特定视角进行评论,以增强受众认知,加强舆论引导,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六、结 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原有内容生产与传播模式进行了深入改革,建立了适应时代趋势的短视频新闻传播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未来,《人民日报》也应对“两微一端”和短视频平台的图像特性进行重新塑造,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解读短视频新闻。此外,还应运用创造性叙述方法和传播策略,进行一系列的融合实践,推动抖音短视频新闻发展,以展现全新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