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 徐 霁|电影《流浪地球2》的技术美学与制作理念探析
详细内容

徐 霁|电影《流浪地球2》的技术美学与制作理念探析

电影《流浪地球2》的技术美学与制作理念探析

徐 霁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

摘 要:《流浪地球2》在科技特效和演员表演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在特效方面中充满了震撼的场景,从地球内部到外太空,画面效果极为逼真,呈现出超前的视觉享受,打造出若隐若现的科幻美学,丰富了航天科学与未来技术元素。本文在研究此片技术美感的基础上,对其壮观的视听元素实现作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科幻电影的技术美学模式及制作理念,旨在为积极探索现代AI技术与电影创作的交互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视觉特效;镜头;3D技术

一、引 言

《流浪地球2》中无论是恢弘的故事场景还是精良的AI生物特效设计,都呈现了我国科幻电影较高的制作水平。虽然讲述的是《流浪地球1》的后传故事,却完成了从技术到整个剧情的全面升级。《流浪地球2》不仅展示了太空电梯、空间站坠落、月球核爆等科幻奇观,同时建立复杂的模型系统,将人工智能与演员实际表演相结合,真实展现了剧情中的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容貌变化,进而增强了影片的创作品质、情感表达和视觉体验。

二、中国原创硬核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重工业美学

《流浪地球2》是一部重磅级科幻电影,除了科幻和特效,还在人文精神层面触动着观众的灵魂。173分钟的片长,包含了180多个场景,平均不到一分钟便有一个场景呈现。在这个始自2044年的近未来故事里,人类早已实现地域、地月之间的飞行,数字生命的延续也超越了科幻与现实世界的相知交融。影片对于军事装备、硬核科技的展示极为震撼,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上万座巨型行星发动机依靠重核聚变的能量推动地球在太空“流浪”,还有洞悉一切拥有超强算力的量子计算机,这些都是科幻电影工业流程体系的进步,呈现了一种未来历史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导演郭帆曾提到,希望将《流浪地球2》拍成一部“未来世界的纪录片”。作为硬核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的成功离不开精湛的数字技术。从策划、拍摄到后期制作,历经3年多时间,共搭建一百多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区面积超9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制作团队采用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技术提高影片道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工业美学表达提供助力;利用VR系统模拟太空场景,预先踩点测试,为观众呈现了诸多精彩的视觉特效,包括太空电梯、陨石坠落、太阳氦闪、滔天巨浪等繁杂多样的画面。令广大影迷动容的是,电影主创团队不仅借助AI技术修复了国家一级演员李雪健的声音,使其更加铿锵有力,还使用CG技术让吴孟达再次以韩子昂的形象出现在大银幕上,与观众完成了一次“超时空”接触,这些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虚拟制片技术展示,而是基于新的电影语境,将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创造性地回归到制作者的思想创意和人文精神上,探索艺术视觉体系,向观众传达着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情怀。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元宇宙的体验将变得更加真实。同理,观看电影的观众体验也是如此。《流浪地球2》在审美或科幻性上被大家肯定,主要源自于对科技感的创新和追求。上百个不同的电影场景,有着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为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片方在MOREVFX的统筹下,与多家技术公司合作,全程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专业人士进行把关,将诸多新技术应用到影片中,不仅对月球车、潜水服、宇航服、武器的制作以及对太空电梯的配重设计进行反复演算,还使用影视机械臂操作系统以及3D打印模具来辅助拍摄。其中,高度还原的政府大楼、北极实验基等,都进行了精密的推演和设计。人工智能部分,群体无人机大战具备智能的体现,机器狗“笨笨”憨态可掬的形象和可爱的性格是情感智能的彰显,短期内建造数万台依赖于550系列超级计算机智能操控的行星发动机,为人们描摹了一幅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图景。

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在于软件、观念以及流程上的进步和转化,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批量生产同等品质的数以千计的镜头。科技感与科幻感只是审美与设计的两极,中间有很多重叠的部分,科幻感重的影视作品主要在设计和观念的实验性上做文章,更强调想象力,而科技感重的影视作品主要在技术和推演的可行性方面做文章,更接近于科学普及。科技感是一种技2术层面的新奇感,人类与技术的博弈作为科幻电影最重要的母题之一,始终贯穿着电影史的发展。《流浪地球2》则是以数字生命视角展开对这一母题的探讨,并邀请观众对技术与人类生存文明之间的伦理关系做出抉择。

三、《流浪地球》中呈现的宏伟场面和视听元素

电影是平面的二维图像,为消解这种形式所造成的负面作用,2D电影的整体叙事战略为:持续地强调空间结构关系和立体感,对位置、景深、透视等拍摄元素的调度,都是用来表现某种空间大小或与位置之间的关系。例如,电影会经常使用大景别交代空间结构。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拆解空间,在3D技术生成过程中就会面临一些制作问题。因此,《流浪地球2》播出后,观众便讨论电影如果转成3D场景,他们是否还能体验到真实的观影效果,或者在3D的大景别镜头下,已经形成的直接、立体的画面如果突然转向较小的空间范围,视觉感受是否会变得更加跳跃、波动,叙事感受是否会变得杂乱。此外,被拆分的小景别镜头,一旦焦点不再加以改变,也很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力快速而密集的聚焦变化,从而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诚如导演郭帆所言,视觉感观够酷、够身临其境,是观众对科幻片最基本的诉求。一部精彩的电影,必然会包含大量观赏性内容。艺术本身是虚幻的,影像的美景也是虚拟的,《流浪地球2》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离不开对以往科幻片光影理念、观看传统、拍摄方式、物理特效技术的继承。首先,在前期视觉规划上,《流浪地球2》从运载车到喷气式发动机、山脉再到太空,最后到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呈现了我国电影工业化的高标准。其中,太空电梯危机包含大视野空战和坠毁场面,从高空中俯瞰基地的全景、无人战斗机群轰炸基地的近景以及从太空电梯全景推近到轿厢的局部画面,都体现了较高的特效制作水平。其次,为了让观众置身于真实的科幻世界,制作团队搭建了诸多真实场景,并制作了大量实体道具。相比于拥有2000多个特效镜头的前作,《流浪地球2》除了6000多个续作特效镜头、超过5000张概念设计图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等,为追求真实的细节,制作团队还成立了UI部门,负责道具的平面设计,同时,关于太空电梯的形状与材质、月球上的太阳风暴等科幻场景,邀请天文、物理、化工等领域科学家进行指导。最后,制作团队在进行工业化科幻电影探索过程中,为保证科幻元素呈现的真实感和临场感,太空电梯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未使用电磁驱动或其他的先进技术,而是基于常见的缆绳牵引系统,并在发射时表现了燃料助推和弹射系统,增加视觉冲击力。虽然只搭建了太空电梯安检区域、乘客区域以及部分货仓区域,但从海平面的电梯基座一直到9万公里电梯末端的配重,每个部分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功能划分和概念设计。在特效制作过程中,制作团队引用了很多工业生产逻辑,还与3D打印、数控车床工厂合作,为拍摄影片提供批量道具所需的加工零配件。例如,当时现成的宇航服只有3套,但实际拍摄中宇航服需要25套,制作团队通过批量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统一,降低了单件成本。影片涵盖了如今视效制作的所有门类,从庞大的地球发动机启动,到星际尘埃的碰撞,每一个画面都让人惊叹不已。特别是星际航行的场景,绚丽的星空、壮观的星云以及逼真的星际舰队,都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各种特效的运用,使得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倍增,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感知和体验。

《流浪地球2》中的声音元素基本都来自现实生活,它承载着观众的听觉记忆。例如,月球发动机采用了一种非直达声效果的处理方式。制作团队基于模仿声音的固体传导原理,通过削高频的方式对人的行走、触摸以及机械操作等声音进行处理,使其多了一层隔离感。影片末尾中有关太空站被毁、各国爆发抗议要求重启数字生命计划的英语和日语报道属于听觉模态,各国决定让五十岁以上队员出列完成核爆月球的任务,配合相继加入的各国士兵表现团结合作、集体主义精神;而太空站的坠毁、救援的直升机等具体展示了现场情况,属于视觉模态。其中,听觉模态是主要的交际形式,视觉模态则是对听觉模态的强化。

四、《流浪地球2》的宏观叙事结构及集体主义核心主旨的表达

(一)叙事结构

《流浪地球2》是从科幻纪实和未来走向两部分进行整体叙事的,其中,高密度的信息量、传统文化内核以及价值观叙述逻辑都具备一种科幻影片的新范式,同时又有精神上的超越性。电影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以及科幻人文的认知力,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精神的多重表达,再一次让观众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创造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流浪地球2》的制作过程中,制作团队不断寻找平衡,既保证视觉效果的震撼力,又让观众相信这些场景的现实可能性。这种“科幻与现实结合”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展示中国科幻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幻融合了东方的哲学、历史、文化背景,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和思想内核。电影反映的集体拯救故事,是一种人民史观,与其它科幻片习惯性表达的个人英雄主义形成对比。当人类面临生存危机时,共同努力拯救人类、维护好地球才是未来进步该弘扬和发展的宏观核心意识。

例如,电影的三条主线和编年体叙述方式恢弘大气,倒计时段落提示除了使观众感受到宿命感,还体现了人类面临灾难时的勇气与能动性。在太阳氦闪的3危机片段中,地球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带着地球去“流浪”,不管走到哪,不光时间如何改变,这个故土要在,这是几千年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内核的现代化表达,也是当下的科技工业对未来的延续。

(二)核心主旨表达

《流浪地球2》的剧情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剧情描述展现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思念。在片尾最后的彩蛋里,借助图恒宇与女儿的故事线,勾勒出“数字生命计划”的全貌。图恒宇将自己已故女儿的意识上传到网络,以数字生命的形式继续存在,就是把人的意识“数字化”后,转移到不同“载体”上,相当于人类活动在数字世界的延伸。电影中的多个细节也反映了人工智能Moss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人类实现移山计划,也就是“流浪地球”计划,以达成拯救人类的目的。影片整体推进的节奏层层递进,危机一次比一次重大,最后都回归到人的责任与选择上。其中,联合政府实行高度集权,推动“流浪地球”计划,反映了中国式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将个体融入到家族中,再以集体充实自我的存在。主角们以家国情怀为强大动力,凭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在面临危机时选择与地球一起“流浪”,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他们不畏艰险,经历了无数次挫折,最终拯救了地球,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文化理念,体现了我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构筑共同体,以取得长足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的友好心愿,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展现了大国风范。

五、结 语

《流浪地球2》不仅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片,还具有深刻的诗意。影片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壮丽的场景、逼真的画面、震撼的音效,展现出中国人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向青少年观众展示了中国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壮丽图景,激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国重器的问世,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创作对现实命题的讨论和相关细节的深描显示出中国科幻影视的强大创作动力,如何将故事内容都指向一种独特的科幻影视形态,从富有叙事逻辑的科幻叙述里看到心灵的闪光,获得美的滋润与智性的气韵,追问“人”及“生存”的意义,业界还需进一步努力。基于此,未来的中国科幻影视创作要在强大的影视工业基础上,平衡奇观呈现与艺术表达、科幻创作与影视工业、文化立场与技术逻辑的关系,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特有的更具真实感的科幻作品,探索中国式科幻美学的更多可能性,影视从业者还任重而道远。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