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晓飞 吴 强|高校校际合作线上教学实践探究——以辽宁地方史为例高校校际合作线上教学实践探究——以辽宁地方史为例 刘晓飞 吴 强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辽宁地方历史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但是,高校的辽宁地方史课程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随着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打破地域性与差异性、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以辽宁地方史教学为例,阐述辽宁史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动因,分析了辽宁师范大学与渤海大学合作开设的《辽宁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并结合教育改革需求对辽宁地方史线上校际合作教学给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是推行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公共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积极尝试,为校际线上教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线上教学;辽宁地方史;高校校际合作 一、引 言 辽宁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的省份,且在我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线上教学平台的建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但是,部分辽宁高校对线上教学资源,尤其是对辽宁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并不充分,导致其辽宁地方史课程开发也较少。此外,全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各高校自身的特色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以辽宁地方史教学为例,从国家、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探讨高校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实践途径,并结合教育改革需求对辽宁地方史线上校际合作教学给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旨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辽宁地方史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动因 (一)辽宁地方史的重要性与课程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辽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理位置独特,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该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辽宁地方史主要为辽宁地区的变迁史,涵盖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疆域、民族等方面。 从历史价值来看,辽宁省历史悠久,据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战国时期燕国在辽东设郡,较早地与历代中原王朝产生了联系。辽宁地区也孕育了诸多民族,鲜卑、契丹、女真族皆在此兴起,建立了北魏、辽、金政权,开拓疆土并与中原在政治、经济上紧密联系,在文化上交流融合。而发源于辽宁的清王朝对我国多民族统一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文化价值来看,1984年考古学家在今辽宁省营口市永安乡金牛山山洞发现了“金牛山人”遗骨化石,其文物出土与考古研究显示了辽宁地区古文化的源远流长。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玉雕猪龙等重要文物都标志着辽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辽宁地区的富饶土地、古老文明与骁勇聪慧、富有创造力的人民,都显示这一地区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全国高校对于辽宁历史的讲述,尤其是中国近代史课程对旅大市(今大连市)历史的讲述较少,即便是辽宁地区的高校,开设辽宁地方史专门课程的也少之又少。因此,辽宁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其必要性。 (二)教育改革需要与线上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高等教育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毕业生就业问题未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为了平衡人才供需关系以及满足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就需要我国进行教育改革,以应对新时代的变化。 线上教学实践和线上课程资源开发,为高校教学实现更加便捷的资源共享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而在线学习平台的建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间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也在校际间实现了学科的优势互补。各高校在设立各自培养方案的同时,还探索建立了校际协同育人的新模式。然而,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开课程资源仍然较少,导致线上教学发展缓慢,具体到辽宁地方史方面的资源屈指可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高校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大对学校与教师的关注和培养。 (三)高校林立与校际合作缺乏之间的矛盾 辽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校际间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学科专业发展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高校的改革和转型、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倡导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以此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如今,辽宁省高校间的校际合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已陆续展开,但是,对于辽宁地方历史教学鲜少有校际合作。因此,针对辽宁地方史展开校际合作是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实践尝试。 三、校际合作线上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目前,辽宁省主要通过省金课平台“酷学辽宁”和全国线上课程资源网站“中国大学MOOC”开展校际合作线上教学。其中,“中国大学MOOC”为普通高校学生提供了听名校教授课程的机会,但目前还未开设辽宁地方史公共课程;“酷学辽宁”平台开设的辽宁地方史课程有渤海大学吴凤霞的省级精品课程《辽朝历史与文化解读》、辽宁师范大学田广林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中国古代玉器》,以及辽宁师范大学刘晓飞与渤海大学吴凤霞合作开设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辽宁史》等。在《辽宁史》课程教学中,刘晓飞灵活运用《辽朝历史与文化解读》中有关辽朝文化的演变以及考古学的内容,拓宽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校际合作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第一,从授课方法来看,《辽宁史》的授课过程主要是由刘晓飞进行线下面授,引导学生互动,吴凤霞进行线上辅导。以该课程第一章第二讲为例,吴凤霞在线上平台以史书记载为依据,探讨了辽朝历史上著名女政治家萧太后与辽朝中期兴盛的关系。刘晓飞在线下授课过程中,通过播放吴凤霞的讲解片段并结合其讲述内容设置相关问题,深入阐述萧太后的思想与政治举措,剖析了她对辽朝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从师生互动来看,刘晓飞通过灵活组织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教学平台讨论区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查找文字与文物资料并观看视频,激发起学生对辽宁史的学习兴趣,又通过主动探究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吴凤霞在师生互动过程中进行思路点拨,课后与线下授课教师合作对学生作业给予反馈。 第三,从课程作业布置来看,吴凤霞结合史料和线上教学资源布置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本章核心内容引申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引导他们结合相关学术论文深入研究历史学与考古学之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辽朝思想文化的认知,也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辽朝历史知识的同时,以跨学科的视角和思维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学的内涵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体会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学科特色。 第四,从课程考核方式来看,学生考核成绩分为线上平时表现与线下平时表现两部分。线下平时表现的考核标准为是否全勤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线上平时表现的考核标准为视频观看完成情况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互动情况。校际合作线上课程的学科互认方式为用课教师(刘晓飞)将学生考核表现反馈给建课教师(吴凤霞),然后由建课教师所在学校出具考核成绩,学生所在学校认定学分。 第五,从课程反思来看,建课教师为用课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用课教师将授课效果反馈给建课教师,这既起到跨校资源共享的作用,也为教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研讨和通过实践共同改进课程的机会。 四、校际合作线上教学的实践建议 (一)开设多元化课程 对全国高校而言,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辽宁地方史接触较少,而辽宁省内高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辽宁本省,他们对于辽宁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兴趣,但总体来讲了解并不多。因此,辽宁地方史课程的开设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选择突出辽宁地理或者文化特色的课程题目,使辽宁地方史课程的设置更加多元化。 首先,开设辽宁地方专题史课程。高校要根据辽宁地理环境开设《辽宁海洋文化史》《辽宁饮食文化史》等课程,根据辽宁历史开设《辽宁少数民族史》《女真民族史》《旅大抗战史》等课程,根据辽宁地区考古发现开设《辽宁玉器发展史》《牛梁河遗址文物研究》等课程,根据辽宁地区的社会文化情况开设《辽宁民俗史》《红山文化研究》等课程;教师要围绕所设专题搜集资料进行课堂分享等教学活动,并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完成探究任务,同时,还要鼓励辽宁本地的学生结合族谱等发掘曾经没有被关注到的辽宁乡土历史资源,为外地学生提供更加生动鲜活的实例,使他们真实地走近辽宁,感受辽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并在推动辽宁地方史研究的同时充分发挥宣传辽宁地方历史文化的作用。 其次,开设辽宁地方史跨学科课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当今学界所提倡的,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为问题的解决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沿海省份,其地域性的海洋文化在高校辽宁史教学中的渗透成为跨学科课程的积极实践。同时,辽宁具有丰富的考古资源,高校还要结合红山文化牛梁河遗址的考古挖掘以及文物出土情况,开设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课程,在讲授辽宁地区历史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学到文物挖掘和保护的相关知识。 最后,结合博物馆资源开设课程。辽宁地区有全国一级的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因馆藏丰富且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其中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玉猪龙等藏品都是极为罕见的珍宝。位于大连市的自然博物馆也有海洋文化的相关陈列。对此,高校要结合辽宁地区的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并与国内其他沿海地区博物馆(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的同类别陈列进行对比,由此分析辽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从而使学生对辽宁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 (二)多层次丰富线上课程资源 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中国大学MOOC”还未开设辽宁地方史相关课程,而“酷学辽宁”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所涉猎学科也较少。基于以上情况,辽宁省政府、省内各高校、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要协力同心,对辽宁地方史线上资源的丰富做出积极尝试。 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出台鼓励高校教师积极上传线上课程资源的相关政策,并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为高校线上教学以及线上校际合作搭建平台,支持技术人员对线上教学平台资源进行管理和宣传,不断完善全国通用的线上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推广相关课程,使各地学生都能了解和学习辽宁地区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加强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认同、辽宁地区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中华民族各地区文化特色的交流和融合。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通过开展团队培训或者协助教师录制线上课程资源,为一些授课质量好但时间或者信息素养不足的教师提供技术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参与线上课程资源开发。同时,鼓励授课教师对线上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和积极宣传,并以资金奖励等形式对主动上传线上课程资源的教师进行表彰。 从教师层面来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线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多思考辽宁地方史的授课角度。比如,辽宁师范大学开设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中国古代玉器》,教师田广林以玉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课程内容极具趣味性和地方特色。该课程在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借鉴,不仅能让教师在辽宁史研究方面找到具体而生动的切入点,更好地开设个性化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学生的选修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考评结果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也能让教师据此调整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辽宁史课程进行改进。 (三)多层次完善校际合作机制 校际合作是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由理论型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变的关键策略之一。因此,要从宏观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沟通,取得平台和教师的支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校际合作机制。 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讲,国家要统揽全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推动全国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和完善全国性的校际合作平台,促进高校教育改革更平衡地发展。具体到辽宁地方史,辽宁省政府要掌握本省各高校的师资情况及其擅长的研究方向,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或者鼓励开展校际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校际间取长补短、互相增益,实现省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高校和教师层面来讲,首先要不断完善校际合作的管理考核方式。由于省内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不统一,且教师评价标准不同,在推行跨校课程时面临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各高校教师加强沟通交流,对跨校课程协商出统一的参考书目与教学大纲,并利用更科学的方法改进考核标准。其次,要跨校组建教学团队,加强校际合作教研。由于各校师资力量不均衡且擅长的方向不同,跨校授课需要教师之间积极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备课、研讨教学方法和内容,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比如,辽宁大学擅长中国近代史教学,省内其他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辽宁大学中国近代史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同时,高校间校际合作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授课方式在满足校际间优势互补的同时,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管理新思路。最后,各学校要加强对线上课程的监管。校方要加强对线上教学效果的监督,教学团队要将互相督促与收集学生反馈相结合,授课教师不仅要丰富线上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反馈不断改进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实现校际联合育人的目标。 五、结 语 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之一,地方史的讲授有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高校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科技的发展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开发线上课程资源,实现教育手段的创新。对此,政府、高校、教师要通力合作,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互联网资源推进校际合作,从而实现教学创新,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