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 1672-8122 

国内刊号:CN 61-1430/G

学术前沿
  • 王 南|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策略研究

    摘 要:为提升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实效,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阐释了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意涵,指出现阶段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中存在传播方式较僵化,传播定位有偏差;传播形态较抽象,传播重点模糊;传播渠道较单一,传播交流不足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活化传播方式,明确“受众”定位;传播形态具象化,明晰“倾听”重点;丰富传播渠道,构建“交流”平台等优化措施,旨在提高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质量。

    2023-08-25 0 0 0 0
  • 金 琦|短视频制作中的人性关怀与发布约制

    摘要:本文针对部分非官方平台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背离核心价值观,宣扬审丑文化;轻视道德追求,过分追求功利;幸福观扭曲,追求物质刺激;消费观走形,宣扬浪费之风等人文精神缺失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短视频平台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精神内涵,强调文化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引导真善美;倡导理性消费,避免浪费等方面采取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并提出短视频发布应从法律法规建设的角度,完善法律法规 体系,提升短视频的法治水平;应从短视频制作者的角度,加强自我约束;应从短视频平台的角度,当好把关人;应从受众的角度,发挥好受众监督作用,旨在全面挖掘人文精神在短视频中的积极作用。

    2023-08-22 0 0 0 0
  • 李炫桥|身体视域下的女性媒介形象呈现

    摘 要:近年来,我国以女性为视角的网络综艺蓬勃兴起,该类型节目的创作形式多元,立意表达深刻,构成了“她综艺”的独特样态,《乘风破浪的姐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身体视角出发,探讨该节目中展现出的女性媒介形象以及身体背后的信息建构,旨在回归女性个体本身,并思考身体建构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2023-08-16 0 0 0 0
  • 马俊慧|电视谈话节目的节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谈话节目的节奏及其构成要素,阐述了电视谈话节目节奏的基本内容,并对电视谈话节目构成要素中的心理要素、声画要素进行了总结,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视谈话节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确保电视谈话节目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实现对受众的正确引导,促进电视谈话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2023-08-11 0 0 0 0
  • 杨暖暖 王绍卿|媒介化社会老年群体的身份困境分析

    摘 要:我国已进入互联网常态化的新时代,以新媒介为中心的媒介化生存环境已然形成。在媒介生态交融和社会转型的今天,老年群体一方面渴望媒介化社会身份的主动重构,另一方面却又受困于固化身份的被动局限,由此引发了相应的身份困境。具体表现包括:媒介生态误导引发身份区隔,媒介素养缺失导致身份贬损,以及媒介话语失衡带来身份冲突三个方面。媒介化社会老年群体亟需突破困境,寻求更为积极的身份认同。

    2023-08-08 0 0 0 0
  • 罗 翔|网络时代期刊出版编辑工作新举措

    摘 要:在网络时代,期刊出版编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期刊出版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形式,为期刊内容的创新和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对期刊出版编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期刊出版编辑的工作特点,列举了网络时代下期刊出版编辑的新优势,并根据期刊出版编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08-04 0 0 0 0
  • 任晓明|政务新媒体的语言规范与引导

    摘 要:蓬勃发展的政务新媒体既不能过于媚俗,也不能高高在上“板起脸”说教,正在面临传播力和公信力 挑战的政务新媒体该如何平衡目前的发展困境,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指出,政务新媒体要在坚持政务新媒体姓“公”的前提下,把“政府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 ,增强受众的忠诚度和黏性,关键在于做好语言创新,特别是要改变表达生硬死板的形象,让标题“年轻起来” 。做好语言创新,并不是一味拥抱网络热词,而是要用好互联网思维,寻求有生命力的文字与表达,引领语言文字现代化革新。

    2023-08-01 0 0 0 0
  • 钱朋伟|浅析《双城之战》走红原因及对国漫的探索

    摘 要:《双城之战》是一部基于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背景世界而创作的动漫剧集,在影评网站烂番茄的新鲜度达100%,豆瓣评分突破9分,在奈飞的热度也超越了《鱿鱼游戏》,跃居剧集收视榜首。本文通过剖析《双城之战》剧情特色所呈现出的独特魅力及其宣传方式,探寻它受欢迎的原因,旨在助力我国动漫产业(以下简称“国漫”)发展,让国漫成为传播我国国家形象的一种方

    2023-07-28 0 0 0 0
  • 王林山|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和媒体生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的多样性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也赋予他们一定的创作权,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线逐渐淡化。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占领舆论阵地的主战场、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成为电视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电视媒体突破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023-07-25 0 0 0 0
  • 顾 宇 徐晓东 崔雅欣|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 要:理想信念的本质含义是指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追求,它是人们开展行为活动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新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对此,本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不仅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也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07-18 0 0 0 0
  • 彭 博|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导向的多样化研究

    摘 要:网络民生新闻评论是指利用当下的互联网媒介,为新近的民生事件发表或表达具有评价性的报道,此类新闻评论既要保证事件的客观性,也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过程中,由于参与主体的不同会导致媒体记者、专职编辑、行业专家以及人民群众等评价主体立场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因此,本文对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导向多样化的特征、影响要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注重对网络民生新闻评论多样性的调整,使其导向更加真实、实用、合理、权威,旨在为网络民生新闻报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2023-07-11 0 0 0 0
  • 苏亚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整合技巧分析

    摘 要:自媒体时代,媒介形式的多样性,使得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短视频、朋友圈等进行新闻信息的获取、检索、分享和传播。受固定时段、媒介形态、审核发布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也开始出现收视率下滑、收视群体流失,以及收视人群由青年群体向老年人群转移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编辑的新闻整合技巧进行了分析,指出电视新闻编辑能否通过创新型手段,与新媒体进行有机整合,提升新闻作品的时效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将成为影响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07-07 0 0 0 0
  • 刘远卓|技术赋权下 “新媒介脸 ”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影响研究

    摘 要:媒介视域中的脸,是塑造受众自我认知的第一面墙,对“Z世代”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在UGC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大众通过互联网的技术赋权拥有了更多造星的可能,使得青少年也因此产生了一夜成名的误判。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媒介脸”对大学生自我认知造成的影响,指出“新媒介脸” 会导致“仿真社会”消解真实性以及工业生产侵蚀美的媒介乱象,并提出媒体环境应以主流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监督并健全法律法规;以美学为内在力量,让美成为内容核心竞争力,旨在探求互联网时代以“脸”为介质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路径。

    2023-07-04 0 0 0 0
  • 杨文斌|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传播与文化现象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的传播载体更加多元,从互联网、手机等智能载体再到微博、微信等网络在线交流互动平台,网络语言对于用户的影响越来越深。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文化现象。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路径以及效果,旨在探寻网络语言传播带来的社会变化。

    2023-06-30 0 0 0 0
  • 贾瑞凯|青年文化在网络媒介环境建构中的 “碎片化 ”

    摘 要:网络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使得人们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时间,但另一方面也让原本线性的时间失去空白,被分割成被不同内容填充的“碎片”。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对自身沉迷网络媒介的现状感到担忧,尤其是面对当下青年群体所表现出的价值迷茫与逻辑能力下降,网络媒介及其产品被认为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通过对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产品进行分析,在将青年群体划分为不同的阶层之后,以需求的视角重新审视“碎片化”内容,其对于普通阶层的青年群体而言具有获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以及抵抗外来文化输入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2023-06-27 0 0 0 0
  • 郭雨萌 骆志伟|从《发掘记》看考古类纪录片的新表达

    摘 要:近年来,各类型的考古纪录片蓬勃涌现,逐渐成为了我国进行文化传播、建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央视播出的《发掘记》,拓展了传统考古类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在视听层面和内容选择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从视听处理、融合探究、内容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发掘记》所呈现的新艺术效果以及具有的文化意义,旨在探讨考古类纪录片的现实价值。

    2023-06-09 0 0 0 0
  • 李 剑|融合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升级策略

    摘 要:本文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必要性,深入探讨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升级的目标与策略,提出作为知识服务主体的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应为读者、作者和学术交流服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优质内容的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知识传播范围和服务对象,旨在提高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助力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努力。

    2023-06-06 0 0 0 0
  • 蒋朴典 张名章|短视频平台中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创新转型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的战略选择。本文以“新闻联播”抖音号为例,分析了新旧传播格局下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新闻生产及传播策略,旨在为主流媒体创新转型、扩大主流声音、提升舆论引导力提供借鉴。

    2023-06-01 0 0 0 0
  • 王晓娟|文化自信背景下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阐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分析了传媒类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应通过抓主要课程、抓重点人群、抓关键节点等路径提升红色文化在传媒类高校的传播效果,旨在发挥好红色文化的引导、激励、感化作用,用红色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做全媒体时代合格的宣传战士。

    2023-05-30 0 0 0 0
  • 蔡 淋 蔡海怡|基于叙事性思维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摘 要:音频故事作为儿童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符合儿童叙事性思维的特点,可以全面提升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融入式”地传承。本文基于儿童叙事性思维视角,阐释了叙事对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探讨了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以《唐美丽讲故 事》系列音频故事为例,分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让儿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品德修养。

    2023-05-26 0 0 0 0
24小时服务热线:029-81298560 029-81298610
更多

陕西今传媒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

扫码订阅  今传媒

http://www.masscm.com

COPYRIGTT  2014-2025,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